权力的好处啊!他们知道我和苏家的关系,所以争先恐后的巴结我。
“那就谢谢周校长了,也谢谢钱科长!”
“李登峰同志,跟我们还客气什么,欢迎你加入到我市的教育战线来。”两人同时松了一口气。
干儿子有时候比亲儿子还可怕,宋朝就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干儿子叫高衙内。
只希望这位苏衙内千万不要像那位古人一样做出欺男霸女的事情来。
周校长突然想到一中校园里还有那么多如花似玉的女高中生,立刻就坐不住了。
******
校园的小路上,校办的一位姓王的大姐正在热情地向李登峰介绍一中的基本情况。
“小李,咱们学校现在一共有一百八十多名学生,四十多名教职员工,现在我们实行的是每周上课5.5天,劳动半天,我们学校有一个粉笔厂,一个电器修理厂,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李登峰知道,这就是七十年代的教育现状,那时读书没有考大学的概念,毕业后都要去农村插队,所以学习风气不是很浓。
另外,由于这个年代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高中学历就相当于前世后期的本科。
“小李,这是咱们学校的蒸饭房,左边这间大的是给学生们用的,右边这间小的是咱们老师专用的,你要是带了午饭可以放在这里。”
“好的,谢谢王大姐了。”
王大姐看着年轻英俊的李登峰,突然向前凑了一步,亲热的问道:“小李,你今年多大了?”
“十七岁!”“才十七呀,比我们这里好多学生都小,你是返城知青?”
“是!”
“小李呀,你糊涂啊!”短短几句话,王大姐已经不把李登峰当外人了,“你说你跑到我们这儿来干什么?挣的又少,还让人瞧不起,你去革钢啊!革钢的工人工资一个月三十八块五,我们这才二十六块四,你自己算算,一个月差多少钱?”
李登峰微微一笑,任何一个单位都有这样的老大姐,既热心又八卦。
“王大姐,主要是我没上过高中,感觉挺遗憾的……”无论对谁,李登峰都是这套说辞,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中午,李登峰主动去蒸饭房把办公室三名同志的饭盒都拿回来了。
校办一共有四名工作人员,主任汤红星,科员蒋建国,再有一个就是王大姐。
四个人在办公桌上铺了一张报纸就算是餐桌,打开饭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带的都差不多,不是苞米面饼子就是窝窝头,这年头细粮精贵,普通的城市居民每个人定量十斤,根本不够吃,革钢的重体力工人会相应的高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在革钢工作这么吃香的原因之一。
菜不是土豆丝,就是白菜片,清汤寡水的也见不到几滴油星,不过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全国人民都吃这个。
李登峰今天带的菜稍好一些,昨天晚上吃剩下的肥肉片,还有一段踏刀鱼,一打开饭盒肉香鱼香立刻刺激着了其他人的嗅觉神经。
“小李,你这家庭条件可以啊,不是肉就是鱼的。”又是王大姐第一个开腔。
“呵呵,昨天家里来且(东北话客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