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尔等,圣贤之书皆付何往?向所忠君之誓安在?望尔等深省,当怀天下之志,笃行忠君之事,毋负朕望!
」
说完,皇帝便自行甩袖退朝了。
邓修翼看了一眼太子,面无表情跟着皇帝走了。
……
初一之后,奏章量遽增,两边似乎都被皇帝说的植党营私吓到了,然后开始了混战。
有河东弹劾河东,有江南弹劾江南,也有互相弹劾,分明在向陛下表明朝中无党。
于是苦了邓修翼,朱原吉年轻,刚刚做随堂太监,政府方面经过内书堂的集训已经有了眉目,但是人事关系是翰林院不会讲也不适合讲的,只能邓修翼一一指点。
邓修翼等于做了两遍工作,一遍要自己看奏章到底是真弹劾还是假弹劾,一遍还要给朱陈曹三人讲个中厉害,审核他们的理解是否到位。
内官监掌印蒋宁动作很快,内书堂二期班的人选共计二十八人已经到位。
邓修翼还要一一面谈,谈完之后,退掉了三人,留下了二十五人。
邓修翼想了一下关于内书堂的事后,还是决定要跟皇帝报告一下。
初六日,邓修翼趁着皇帝面色还好,便找了个机会向皇帝禀告。
「陛下,奴婢有奏。
」
「什麽事?」
「内书堂本承陛下之意而建,奴婢管着。
今已有成效,朱原吉等内书堂一期生,入值司礼监,可堪录用。
现一期生中,仍有八人在读。
十月末考核,有四人成绩尚佳,可以肄业。
然奴婢接掌司礼监来,翻阅卷宗,不言笔迹是否粗鄙,常常错讹,日久之后,恐生误解。
奴婢思虑,此乃各监局司无通文墨之人所至。
且内官监丶兵仗局亦来相请,求奴婢将内书堂通文墨之小内监调往该处任用。
人手实在不够,固奴婢恳请陛下,再开内书堂新一期。
」
绍绪帝想到御马监上次那个章程,又想到之前经常两个监司之间打官司,一个人说当时商议如何如何,另一个说并非如此,竟无笔墨为凭,觉得邓修翼这个想法确实可以省了不少事端,便和气道:「准,你去办吧。
」
「谢陛下!
」
「你太谨慎,这是好事,不必来报。
」
「陛下,奴婢思虑二期生由各监司局荐人来,训练得当便回各监司局,惫懒之徒,需罚入贱役。
固非司礼监自己之人,还当通禀陛下。
」邓修翼的意思是,这个一个人事制度的变化,还是需要得到皇帝认可的。
「蒋宁何意?」
「蒋掌印亦认同。
」
「司礼监乃二十四监之,以后此类事,你自行和蒋宁商议决定便罢。
」邓修翼明白皇帝现在为外朝和二皇子的腿伤事烦忧,不想为内监的事分心,而他正是因为这是一个好时机,所以才挑着这个时间,把事情过了明路。
「陛下忧心朝政,万望保重龙体,奴婢自当尽心去办,为陛下分忧。
」
在皇帝这边过了明路,邓修翼立刻便去了翰林院,还是见了杨卓,说了二期内书堂之事。
如今邓修翼已经是司礼监掌印了,而且经历上一次的事,杨卓自然不敢当面训斥,便道:「翰林院亦有常务,支应一期已然捉襟见肘,实无法再上二期堂课。
」
「杨大人,并不加课。
一期生可以自修精进,答疑丶考核即可。
」
邓修翼话都到这个份上了,杨卓也无反对理由,便答应了。
邓修翼趁这个机会,又和杨卓讨论了课程内容,杨卓听来甚是惊讶,邓修翼居然每节课都听了,他哪来那麽多时间?
杨卓不知道的是,其实每节课的内容朱原吉等都会做好笔记拿给邓修翼看。
固即便他因病因伤不能去内书堂后门立着,他也知道到底上了什麽。
杨卓本就不想管内书堂的事,自然邓修翼说怎麽上课就怎麽上课,只要不添加额外新的内容,一切都满足他的要求。
于是,一切都在邓修翼的设想中,有序推进。
……
既然已经出宫,邓修翼便拐去了甜井胡同。
他不想初七日碰到裴世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