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在户部,银钱之事无法筹谋。
」
「某明白,宁让礼部,必争户部。
」
邓修翼点了点头,「可胜在敌,不可胜在己。
朝中事当后制人为上。
」
「当争亦须争。
」
「当争固然须争,仍要揣摩上意,不留疏漏。
」
「辅卿还有有何关照?」
「太仆卿之位,河东瞩意何人?」
「并无上佳人选,祖父意调苏州知府况亦鼎入京。
」
「难!
某有一人选,或可温和推进,双方妥协。
」
「何人?」
「户部湖广清吏司郎中夏志行。
」
「夏志行非河东人氏,乃浙江会稽人。
」
「故而双方可以妥协。
」
裴世宪没有说话,他直觉祖父和袁罡都不会同意。
对比邓修翼,现在祖父更急迫,因为他已经高龄,而袁罡也五十多岁了,他们似乎有点等不及了。
「万望则序多加转圜。
」邓修翼向裴世宪拱手。
裴世宪点了点头,他内心觉得邓修翼说的是对的,但是他不知道能否说服袁罡。
「还有一事,潘家年贪腐事,可放一放。
」
「为何?」
「陛下不让动。
」
「唉!
」
「时机亦未到。
」
「好吧。
」潘家年运作科举,替换了自己的试卷,一直都是裴世宪心里最大的恨。
若能将其扳倒,裴世宪则痛快不已。
……
十月廿三日,各地上报选秀名单经礼部筛选,留下了四千馀人,规模远往期。
远至江南丶湖广丶四川亦有人选,这点邓修翼非常满意,河东果然老练,无需沟通便知道如何配合自己。
邓修翼连夜拟好了章程,计算了费银,用时,马匹和人力,一直忙到了子时一刻,次日便上奏给了绍绪帝。
绍绪帝粗粗一读,便知道邓修翼颇费了心思,连根据隆裕朝的惯例,和民间运筹的费用都做了比较。
而民间运筹的费用,便是得益于李云苏信中向邓修翼提及的林氏商铺货物运作的成本。
「陛下,往年户部拨银八万,可应承约三千名秀女选秀事宜,今人数多于往年,户部拨银恐不够。
即便按最省之策,亦有一万缺口。
恐范尚书当会哭穷。
」
「他又不是一次两次哭穷,哪次用银他不哭穷。
朕自登基以来,次选秀,往年的银子都用去哪里了?」绍绪帝撇了撇嘴。
「宣范济弘。
」
不一会范济弘来了。
皇帝将礼部奏摺,并名单给了范济弘。
范济弘一看就明白了,八万绝对不够,皇帝是来要钱了,心里暗暗骂袁罡,不能将人数降低一点,路途远的直接筛掉吗?
「陛下,户部实无馀银。
」范济弘也不绕弯子,直接戳皇帝肺管。
「往年的银两呢?」皇帝受到邓修翼摺子的启,也不在今年的收成和开支上和范济弘绕圈子。
「这……」范济弘心中已经拟好了一堆说辞,例如今年天冷得早,秋粮收成不好;盐务又受扬州事影响,办事官员谨小慎微;扬州事又影响重要关税等等,然后准备将事直接推给太仆寺去出银。
没想到皇帝直接问的是,往年的预算都去了哪里?
范济弘眼珠一转,便开始和皇帝算绍绪四年开封黄河决堤丶去年淑宁公主大婚丶去年太子及冠并迁宫,今年长宁公主大婚丶今年宣化秋獮等等各项用银费处。
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户部没钱。
再往下,又说了今年外察,各地官员进京的银子还有一半没有着落,听的皇帝一阵头晕。
最后皇帝跟他讨价还价,无论如何定要多拿出五千来,范济弘直接说要把家里的古董当了,为皇帝选秀尽一份绵薄之力。
把皇帝惹得又气又想笑,只得把他给放了。
邓修翼站在皇帝身后,也很想笑,户部尚书的第一要务便是能合情合理地把不必要的开支都给免了,这点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