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件。
」
李云苏想到教坊司总有人会来查屋,又一阵黯然,缓缓松开了手。
邓修翼轻轻抽出帕子,塞进怀里。
「到时候,我安排好,令永昌伯送你们姐妹走,你一定要听话,好吗?」
李云苏别过脸。
「苏苏,」邓修翼转着身子面向她的脸,「听话,好吗?」
李云苏仍不理他,邓修翼凑到她脸前,还是温和地说:「乖。
」李云苏才点了点头。
邓修翼笑了。
出了教坊司,邓修翼才如释重负。
然后赶忙让小全子去槐花胡同传话,「警惕秦,下旬东城。
」
……
又过几日,关于九月九日出城事,皇帝终于召问邓修翼了。
「陛下,此事奴婢亦思考了几日,当作如下推衍。
若曾令荃所言为真,铁坚所言亦为真,现场至少五拨人。
」
「为何五拨人?」
「因为最终李武死了。
所以现场应该是陆楣丶李武丶曾令荃丶李武的帮手和最后杀李武的人。
襄城伯府不会是杀李武之人,故若襄城伯府若是李武的帮手,则最后杀李武之人便落到良国公府或忠勇侯府上。
那自二月初一日起,便是襄城伯府藏了李武等行踪,于八月十五日晚后便将李武送出京城。
待李武约战陆楣后,于九月初九日便派侍卫协助,杀了陆楣。
则陛下可无忧,暂时不查也罢。
盖因此为明局。
只是这番推衍中仍有漏洞。
」
绍绪帝点了点头,「何漏洞?」
「第一,铁坚报村民有听『武叔』一词,而杨钺铮和杨钺锟未出城,家丁侍卫称呼李武当为『左都督』或『李公』,不当称『武叔』。
此漏洞一也。
第二,第五拨人为何不赶尽杀绝?曾令荃云带出三十人,铁坚报襄城伯府出城人数约十人。
即便偷袭得手,第五拨人可以现身一并杀掉襄城伯府的侍卫,为何不出现?奴婢至今未想明白。
故此推衍,还内中有疑问。
」
「那若不为真呢?」
于是邓修翼继续道:「若曾令荃言真但不全,或曾令荃本为谎言,则现场情景更为复杂。
兴许襄城伯府丶忠勇侯府和良国公府所言皆为事实。
铁坚调查村民,村民所言皆是零碎,并无时间先后顺序。
故曾令荃可能一人分饰两角,既帮李武杀陆楣,又杀李武。
毕竟陆楣对曾令荃不设防,三十多士甲究竟在何处,做何事只有曾令荃知道。
」
「不会!
」皇帝毅然打断了邓修翼,「曾达杀了林时。
」
邓修翼从皇帝口中知道了一个明确的信息,绍绪帝对曾家还是信任的。
「那当日情景如下,襄城伯府不会是杀李武之人,并不铁定襄城伯府便是现场唯一可帮李武之人。
由于称呼之疑,还有两种可能,襄城伯府并未参与,或襄城伯府部分参与。
秦彪和蓝擎苍都可称李武为武叔,若两人中一人便是李武的帮手。
襄城伯府和两人中一人联手,可与曾令荃一战。
则剩下一人方为之前所谓第五拨人。
如是,称呼之疑和未赶尽杀绝之疑可解。
」
「如是,当日时当是何情景?」
「当日时便有六拨人,李武与襄城伯府谋划,李武于八月十五日后便出城,九月九日,襄城伯府人出城接应李武。
陆楣去曾令荃处求助,被良国公府或者忠勇侯府侦知,出城襄助李武。
而另一人又侦知,随即出城。
」
「如此,便是忠勇侯府助了李武,而良国公府是侦知后出城,才知道现场杀局,后杀李武。
」
「唯如是,才能说的通。
」
皇帝没说话,邓修翼知道皇帝似乎并不确信忠勇侯府能襄助李武。
「故如今只当襄城伯府为李武助手,收缩人力重点侦查忠勇侯府和良国公府即可。
毕竟事后,此二府皆未向陛下坦诚相告。
」邓修翼最后一句,甚为诛心。
绍绪帝未置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