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了。”
一个墨家子弟(莫石)指着调整好的阀门对老匠人赵铁锤说道。
赵铁锤凑近仔细看了看,又伸手感受了一下温度和震动,粗糙的大手用力拍了拍莫石的肩膀,嗓门洪亮:
“好小子!
真行!
比俺们以前拿麻绳桐油糊强多了!
这下省心多了!
周大人招来的,都是能人啊!”
他声音不小,引得周围几个工人都看过来,纷纷笑着附和,看向莫石等墨家子弟和周平安所在方向的目光,充满了质朴的感激。
周平安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数月前,这些人或许还在为沉重的赋税愁,为来年的口粮忧心,脸上是麻木与愁苦。
如今,在这酒坊里,他们凭力气和手艺吃饭,工钱按时足额放,县衙还管一顿扎实的午饭。
虽然依旧辛劳,但那份自肺腑的对生活的满意,对未来的希望,以及看向他这个“周青天”
时那毫不作伪的、近乎虔诚的感念之情,便是这“燎原”
根基最温暖的底色。
“民心可用。”
墨离清冷的声音在身旁响起,打断了周平安的思绪。
她目光依旧落在那些忙碌而满足的身影上,语气平淡,却带着洞察的锐利。
“他们脸上的笑,是真的。
这比十万雄兵,更能守住根基。”
周平安收回目光,看向墨离线条清冷的侧脸,点了点头,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是啊,民心是根基,也是软肋。
如今看似局面暂稳,商道铺开,柳家也暂时绑上了船。
但腊月那日‘厚礼’的阴影未散,京中柳府,地方残余,还有那不知藏在何处的‘机枢之眼’…暗流从未止息。”
“这‘燎原’之地,光有民心还不够,需尽快将它打造成真正的‘革命根据地’。”
他用了“革命根据地”
这个只有墨离能完全理解的词。
墨离眸光微动,侧头看向他:“何为‘金汤铁桶’?坚城利刃?还是…人心所向,众志成城?”
周平安迎着墨离的目光,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皆是!
既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心有所属,也要有足够的力量,让任何觊觎者不敢轻举妄动!”
“农事改良需加,工坊产能与工艺需提升,护卫队训练一刻不能停。
更重要的是…”
他压低声音,“借着这次户籍大造,墨家子弟的身份必须尽快彻底融入,成为这清河县真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们掌握的技艺,将是‘燎原’最锋利的矛和最坚固的盾!”
墨离沉默片刻,看着下方那些穿着工装、已然与本地匠人打成一片、正专注改良某个冷却管道的墨家年轻子弟,又看向远处工棚下那些因生活有了着落而笑容舒展的普通雇工。
缓缓道:“‘非攻谷’是避世的桃源,亦是思想的囚笼。
巨子开甲字库,遣公输盘,便是决意让墨家之道,重新入世。
此地或许正是薪火重燃之地。
荆烈、莫石等人,已非墨者,而是清河之匠。
此路,可行。”
她的话,无疑是对周平安“根据地”
构想最有力的支持。
将墨家的技术与力量,彻底转化为清河县展、同时也是自我保护的基石。
周平安心中大定,脸上露出明朗的笑容:“有墨姑娘此言,平安心中便有底了!
根基稳固,方有燎原之势!”
他目光扫过下方蒸腾的工坊,那浓郁的酒香仿佛带着希望的暖意,驱散了冬日的严寒。
“走吧,去看看荆烈那边的灌装新线调试得如何了。
年前这批货,务必尽善尽美。”
周平安转身欲下巡视台。
“等等。”
墨离忽然叫住他,目光投向阮浩车队离去的方向,“你给王有财的信中,写了什么?”
周平安脚步一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没什么,一份年礼回赠清单而已。
顺便问问他江南的粮种行情。
春天,快到了。”
墨离眸光微闪,不再多问。
两人一前一后走下巡视台,身影融入下方那片蒸腾着汗水、希望与浓烈酒香的繁忙景象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