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身心健康为第一位。
而沈言往往在他温柔的安抚下,烦躁的心情会慢慢平复,重新鼓起斗志,或者换个思路,或者干脆再次“作弊”
般地兑换更高级的辅助计算技能(积分哗哗地掉,心疼但值得),然后再次投入战斗。
数日后,一份初步的、但极其详尽的《断龙渊悬索桥营造法式》草案,终于在沈言笔下诞生了。
里面不仅包含了整体的设计思路、结构图纸,还详细列出了所需的材料规格、数量,预估的工期,以及关键节点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
他将草案拿给那位老工吏和陆续抵达的几位资深工匠看。
工匠们初时对其中一些闻所未闻的构想(如铁索承重、特殊锚固)感到震惊和怀疑,但在谢清晏耐心地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了其中的力学原理,并展示了部分计算数据后,工匠们的眼神从怀疑变成了惊叹,最终化为了狂热的信服!
“巧夺天工!”
一位白苍苍的老工匠捧着图纸,手都在颤抖,“夫人此法,虽看似奇险,然深合力学至理!
若真能建成,必是千古奇观!”
得到这些实践经验丰富的工匠们的认可,沈言的心才真正放下了一大半。
理论终于通过了实践的初步检验。
他将最终定稿的草案呈给萧彻。
萧彻仔细翻看着那厚厚一叠凝聚了沈言无数心血的成果,虽然看不懂具体计算,但那清晰的条理、严谨的数据、以及工匠们的反馈,都让他明白这份方案的价值。
“辛苦了,清晏。”
萧彻合上草案,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朕即刻下旨,命工部备案,并调拨专款,全力支持此桥建设!
朕要让天下人都看看,朕的夫人,是如何化天堑为通途的!”
圣旨很快下达,庞大的国家机器开始为一座桥而运转起来。
来自各地的能工巧匠、优质的铁料石木、充足的资金和民夫,开始源源不断地向永台县汇集。
“断龙渊”
畔,前所未有的热闹起来。
沈
言换上了一身利落的短打衣衫,常常亲临现场,与工匠们一起讨论施工细节,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他那毫无架子的作风和往往能一针见血指出关键的智慧,很快赢得了所有工匠自内心的尊敬。
萧彻则坐镇后方,一方面处理国事,另一方面为沈言扫清一切障碍,确保物资人力供应无虞。
他看着他的清晏在工地上忙碌的身影,看着他因为专注和阳光而微微泛红的脸颊,看着他与工匠们认真讨论时散的自信光芒,只觉得这样的他,比世界上任何珍宝都要耀眼。
一座连接两岸的宏伟桥梁,不仅将在物理上贯通天堑,更在无形中,将帝后之心与百姓之愿,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而沈言“神工”
之名,也开始悄然从永台县传扬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