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会议室里重新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和紧张的讨论声,虽然压力巨大,但那种死气沉沉的绝望感,暂时被一种目标明确的任务感所取代。
会议结束后,章恒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重重地坐在了办公椅上。
高强度的工作和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感到一丝疲惫,他伸手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然后拿起桌上的茶杯,走到饮水机旁,给自己泡了一杯浓茶。
滚烫的茶水泛着苦涩的香气,他吹开浮叶,小口地啜饮着,借此平复心绪,也让高速运转的大脑稍微降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1章问题出在哪里呢?(4700字)(第2/2页)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开始在脑海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推演。
凶手,真的会在这剩下的35人之中吗?
直觉,那种近乎本能的直觉,再次在他心底响起微弱却执拗的声音:可能性不大。
但这35人,就像是棋盘上最后几个未被清理的格子,存在着理论上的“万一”。
为了程序的严密,为了排除所有可能,这35人必须查,而且要查得清清楚楚,一个都不能少。
可是,如果……如果这35人里也没有凶手呢?
章恒强迫自己思考这个最坏的结果,到时候,线索似乎就完全断了。
难道凶手能飞天遁地不成?难道自己的“本地人作案”、“五公里范围”、“顾姓家族关联”这一系列核心判断,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不!他迅速否定了这个想法。
他相信自己的直觉,也相信省厅那份权威的DNA家族关联分析,一定有什么地方被忽略了,有什么盲区隐藏在了看似严密的调查网络之下。
一杯热茶喝完,他的思维也渐渐清晰起来,几种之前被忽略的可能性,如同沉在水底的石头,被他一一打捞上来:
改姓!这是最大的可能性。
比如,顾姓男子入赘女方,子女随母姓,或者本人干脆改随妻姓;或者因为家族内部过继、收养等原因,从小就跟了别姓;甚至可能因为某种特殊原因(如躲避仇家、个人意愿等)主动更改了姓氏。
还有就是非婚生子女/私生子,这类人员可能户籍登记不规范,或者根本未登记在顾姓之下,但其生物学父亲属于顾姓家族。
户籍登记错误或遗漏,虽然可能性较小,但不能完全排除早期户籍管理不严格,造成的漏登、错登。
双管齐下!
章恒瞬间做出了决定。
一方面,对那35名在外人员的追踪采样必须严格执行,这是程序正义和排除法的要求。
另一方面,必须立刻启动对以上几种可能性的平行调查!尤其是“改姓”这一块,工作量巨大,但很可能就是打破僵局的关键!
他看了看时间,距离下班还有一段时间,与其坐在办公室里干等外地组的消息,不如立刻行动起来。
对“改姓”人员的摸排,需要大量的走访和查阅旧档案,这工作同样刻不容缓。
“走,我们出去一趟!”章恒站起身,拿起外套,对办公室外的邓飞亮和周康招呼道。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