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直到这时,青阳分局的与会人员才恍然大悟——原来黄局等人冒着严寒专程赶来,竟然是为了这件事!
三女童遇害案,他们当然不陌生!这起案件当年轰动全省,不仅因为其性质极其恶劣,更因为侦破过程中动用了超过两万名警力,排查了十几万人,耗费了近三千万元的办案经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4章章恒的判断和依据(第2/2页)
可惜的是,尽管投入如此巨大,案件至今未破,成为了一桩沉积六年的悬案。不少人在心中暗忖:章恒确实是破案能手,但面对如此棘手的案子,他真的能创造奇迹吗?
见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黄局也在等待自己的回答,章恒略作思考,谨慎地回答道:“黄局,我刚接触这个案子不久,现在谈破案把握为时尚早。但我愿意试一试。”
“好!年轻人有勇气尝试就是好事,我们全力支持你。”黄建喜当即表态,“侦破过程中有任何需要,你可以直接联系我,局里一定尽量满足。”
这番承诺让在座的许多人羡慕不已。
能够直接联系市局领导,并且得到“尽量满足一切要求”的保证,这在公安系统内是极为罕见的待遇。
有几位参会者的目光中几乎要流露出实质性的羡慕。
黄建喜继续问道:“小章,你既然已经研究了案卷,又去了现场,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初步想法?”
章恒沉吟片刻,决定坦诚相告:“确实有了一些想法,首先,我认为这是一起本地人作案,外地人流窜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小。”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特别是当年参与过此案侦破的人员。
其中反应最强烈的是市局的老陶。
作为当年专案组的核心成员,这位年过五旬的老刑警这些年来从未放弃过这个案子。
尽管99%的人都已不再抱希望,老陶却一直在为这个案子奔走,耗费了大量心血。
听到章恒的判断,老陶第一个提出质疑:“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们不能排除外地人作案的可能性。”
老陶站起身来,情绪有些激动:“当年我们最初也判定为本地人作案,首先对案发地周边五公里范围内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像筛子一样反复筛了好几遍,却毫无发现。”
“后来又把排查范围扩大到十公里,采集了大量DNA样本,依然一无所获。最后甚至扩大到整个望宁县......”
他详细讲述了当年的排查经过,不少与会者频频点头表示认同。当时的排查确实极为彻底,却始终没有收获,这才使专案组开始倾向于外地人流窜作案的可能。
面对老陶的质疑,章恒表现得十分沉稳,面色平静地开始阐述自己的判断依据:“我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原有的侦查方向,我坚持认为,凶手应该是本地人,而非外地流窜作案!”
这话一出口,原本安静的会议室顿时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在座的都是有着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警龄的领导,对这起三女童遇害案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怎么能轻易推翻原有的侦查方向呢?很有可能是外地人作案,必须继续坚持这个方向!”
“如果是本地人作案,为什么经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