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检验的深入,第一个巨大的、令人费解的谜团出现了——法医对每一块骨骼进行了反复检查,甚至动用了高倍放大镜和特殊光源,却惊愕地发现,骨骼上没有任何明显的、由锐器(如刀、斧)或钝器(如锤、棍)造成的砍伤、刺伤或粉碎性骨折痕迹。
连死者的衣物上,除了正常磨损和淤泥沾染外,也没有发现任何利刃割裂或猛烈拉扯破损的迹象。
死因是什么呢?
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此刻却成了横亘在所有人面前的第一个难关。
既非利器致命,也非钝器重击,难道他是自然死亡后被抛尸吗?这显然不符合常理,诡异的阴影开始笼罩在案件之上。
紧接着,第二个巨大的矛盾接踵而至——
死亡时间???
骸骨已经完全白骨化,软组织荡然无存,通常达到这种程度,在湖水这种复杂环境中,至少需要数年,甚至可能长达十年以上的时间。
但是!与骨骼的“古老”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死者的衣物,虽然陈旧脏污,但纤维强度尚可,像是近些年才被丢弃入水的。
是死得太久,还是“死而复生”?
这种骨骼与衣物腐败程度之间的严重不符,让青山分局的技术人员和侦查员们陷入了巨大的困惑和纠结之中。
最终,经过反复权衡和讨论,专案组初步决定,以相对更稳定的骨骼腐败程度为主要依据,将死亡时间推断在一个相对宽泛的范围内:1年以上,10年以内。
在对死者遗物的进一步检查中,线索依旧少得可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1章白骨抛尸案(五千字大章)(第2/2页)
除了那身衣物,只在裤袋里找到了一个廉价的、印着模糊广告图案的塑料打火机。
他身穿毛衣毛裤,这强烈暗示其遇害时间应该在气温较低的冬季。
外套的袖口处,有几个被烟头烫出的小洞,警方据此推断,死者生前生活层次可能不高,生活习惯较为随意,甚至很可能是一个无人管束、独自生活的单身汉。
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线索,青山分局的民警们展现了极大的耐心和毅力。
他们甚至调来了细密的铁筛子,如同考古发掘一般,对发现包裹现场周围三十多平米的湖底淤泥进行了仔细的过滤。
冰冷的湖水浸透了他们的裤腿,淤泥弄脏了他们的警服,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找到了一颗孤零零的牙齿。
经过法医比对,这颗牙齿恰好与死者颅骨上缺失的一颗臼齿完全吻合。
这虽然进一步确认了骸骨的身份,但对于解开死者身份和死因之谜,却毫无帮助。
线索,至此彻底中断……
死者身份不明,像一团迷雾;死亡时间模糊,介于1到10年之间;作案动机更是无从谈起。
这是建国以来,白云市有记录的第一起情节如此离奇、线索如此匮乏的“白骨抛尸案”,专案组从一开始就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形的泥沼,举步维艰,前景黯淡。
面对命案,尤其是这种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巨大的命案,警方面临的压力往往是空前的。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