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星澜奶声奶气地喊。
赵烈眼眶一热,紧紧抱住他。“哎,我在。”
星澜抬头,眨眨眼:“星星,回家了。”
赵烈仰望夜空,发现那道曾令人心悸的裂口已然愈合,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横贯天际的光带,如同银河新生的支流,静静流淌。
他知道,战争并未彻底结束。守门人的残党仍藏匿于阈限缝隙,割裂体的低语偶尔还会在深夜响起。但此刻,万家灯火通明,笑声穿过风,抵达远方。
他轻声说:“是啊,回家了。”
星澜咯咯笑着,小手一挥,一道银丝轻轻缠绕上赵烈的手腕,又延伸出去,连向隔壁邻居家刚出生的婴儿,再连向城市另一端独居的老人,最后贯穿整个大陆,织成一张看不见的网。
这张网,不再只是共感的通道,而是人类共同许下的诺言:
>即便宇宙冷漠,我们也要彼此点亮;
>即便历史重演,我们也要重新牵手;
>即便黑暗降临,我们也要记住??
>曾有一个孩子,在断裂处种下了星光。
三年后,第一艘搭载“共鸣引擎”的飞船升空。它不靠燃料推进,而是以全体乘员的情感共振为动力,驶向那片曾被称为“死寂区”的星域。
舱内,赵烈系好安全带,身旁坐着已能自如控制力量的星澜。
“怕吗?”赵烈问。
星澜摇头,指着窗外渐远的地球,说:“灯,亮着。”
赵烈笑了。
他知道,无论前方是深渊还是黎明,只要心中还有光,人类就永远不会迷航。
而在这艘船的航行日志首页,刻着一行字:
>**“桥梁的意义,不在于通往何处,而在于出发时,有人愿意与你同行。”**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