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到了王牌级的部队!
钢七营的具体编制没有公开,可是根据火车拉过来的步战车和坦克数量,算一下基本就能够推导出来。
只有两个装甲步兵连和坦克连,其他都是后勤辅助辎重部队的钢七营。
等于作战部队减半,确实是巨大损失。
钢七营打掉了左翼蓝军炮兵营,放在摆在面前的174A高地不拿,匆匆忙忙的撤退放弃了进攻。
更是佐证了德米特里的猜想,钢七营已经不再具备打穿蓝军阵线的能力。
钢七营手里的兵力已经不多,为了保留继续作战的能力,所以才不得不放弃,已经到手的174A肥肉。
德米特里个人是这么想的,也是向在座一众红军高层这么分析的。
大家都觉得德米特里说的没毛病。
理所当然的认为,既然是钢七营自己能力不足,没有能力再吃下这块肉,那么就不能怪红军大本营趁人之危。
所有红军高层都一致认为,必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
立刻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部队,趁着蓝军没能及时调整过来之前,再次派出红军部队攻打174A高地。
把这个已经岌岌可危的高地,一口气就把它给啃下来。
洗刷之前战败的耻辱!
所有高层都一致同意这么做,第二次进攻的决议轻松得到了全票通过,德米特里当即下达了进攻命令。
连作战方案都不需要讨论,立马让附近步兵团的一营出战。
多兵种联合作战打了大败仗,德米特里理所当然的认为多兵种联合,导致指挥不通畅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所以这次纠正了上次的错误,派出配合默契的摩托化步兵营出击。
认定学习中方的联合模式不行,用传统的作战模式,加上174A高地防御薄弱,肯定能轻松拿下这一仗。
德米特里这种对新事物的尝试,浅尝辄止的行为和思想,确实还挺符合毛子大环境。
毕竟毛子的合成化,一直都没搞成功。
以陈军上上辈子的记忆,俄军因为国内实在是经济困难,部队的经费根本不够用,合成化步伐一直比中国慢。
直到2014年的乌K兰危机后,才开始广泛使用“BTG”。
翻译过来就是营战术群。
这种营战术群的新型部队编制,本质上是以机械化步兵营或坦克营为核心,然后配上辅助的炮兵、防空、侦察、后勤等支援单位组成的模块化战斗群。
BTG的优势是非固定编制,可以根据任务临时编组。
特点是火力强、机动灵活。
依靠炮兵和火箭炮远程摧毁目标,或尽可能地消灭敌有生力量和重要目标,再以装甲部队推进彻底摧毁目标。
优点很突出,弱点也很多。
首先是步兵不足,导致占领能力弱,需后续常规部队填线。
所以强调打了就跑!
其次是电子战和反无人机的能力有限,直白的说,就是信息化改革不彻底,只有合成化的壳,而没有合成化的灵魂。
这一点在后续的俄乌战场上,彻彻底底的暴露了出来。
最后是后勤脆弱,自我保障能力差,几乎不具备独自作战能力,主要依赖公路运输,易被游击战切断。
如果是在其他方面有弱点,或许还有办法救过来。
可是在这三方面有弱点。
注定了BTG活不久,并且来的很快。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的初期,俄军就投入约120个BTG,指望着这些新型部队,能够一口气拿下二毛。
结果却是弱点进一步放大。
步兵短缺缺乏驻防能力,后勤混乱无法进行有效保障,加上二毛无人机各种打击,大量的反坦克武器投入战场。
被俄军寄予厚望的120个BTG,并没能展现出想要的作用。
反而损失惨重,价值不如常规部队。
于是仅仅过了半年多时间,2023年后的俄军又开始了大范围调整,逐步回归传统的师团编制,大幅度减少改编BTG,只保留部分精锐BTG。
等于说俄军兜兜转转已二十年,军改最终等于改了个寂寞。
又回归到了几十年前的传统大兵团作战。
相比于到了2023年的中国,花重金打造的几十个重装合成旅已经成型,成为了让全世界畏惧的恐怖力量。
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差距!
毛子现代化改革下的新型部队,从诞生到辉煌的时间不到十年,遇到了一点挫折就干脆砍掉不要,重新回归大兵团作战。
正如德米特里学钢七营的打法编制,只打了一场败仗,就重新回归传统打法。
一个摩托化步兵营传统兵团作战,蓝军总指挥部个个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