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兴没有留在医院等待王爱军的任命消息,他知道那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流程。
他回到农场后,又找了徐慧深谈了一次,想摸清她的想法。
他发现,这丫头完全没察觉到王爱军对她的那份特殊,还以为那只是老场长关照的延续。
可一个是长辈的爱护,一个是同龄男性的示好,性质截然不同。
要不要点破这层窗户纸?
李复兴琢磨了一晚,最终还是选择了顺其自然。
他承认,王爱军除了长相不怎么样之外,各方面都堪称优秀。
他无法断定王家未来就一定会出事。
更重要的是,徐慧现在毫无此意,自己若是强行点明,说不定反而会勾起她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那就得不偿失了。
而且他所谓的“长相一般”,在当时的大众审美中,却是截然相反的评价。
王爱军那张轮廓分明的国字脸,配上两道浓眉,是那个时代最典型的“保家卫国”式英俊面孔,是无数年轻女性心中的理想伴侣。
这种脸型年轻时或许显得老成,但优势在于极其“保鲜”,当同龄人已显老态时,他们往往还能维持在三四十岁的样貌,仿佛被时间遗忘。
三天后,李复兴结束了对兵团民兵训练项目的考察,准备返回京城。
王爱军正忙于接管农场全面工作的交接,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但还是在晚上挤出时间到招待所为李复兴送行,并将一张卧铺票塞到了他手里。
李复兴稍作思忖,便收下了。
徐慧还在农场,这份小人情,而且就算不是看在她的面子上,他也受得起。
至于那个告密的小队长,他只字未提。
这种小角色,王爱军若是有心,自然会替徐慧处理干净。
他以后还会再来,倘若届时此人还在,他绝不会手软,更不会让这个隐患遗留到未来的特殊时期。
此次前来,他为徐慧扫清了最大的障碍,算得上是功德圆满。
临行前,他给徐慧留下了二百元现金和二百斤全国粮票,更重要的是十公斤的营养丸。
这种不起眼的“药丸”,早已成了她拓展人脉圈的敲门砖,她如今在同学和女同志中能有这般好人缘,最初便是靠它打开的局面。
在再三叮嘱她今年冬天务必回家过年后,李复兴才登上了返回京城的列车。
十一月中旬,徐慧的来信抵达了京城。
信里洋洋洒洒,其实核心都围绕着一个人。
她先是报告了王爱军已顺利就任建设农场场长,紧接着提到那个告密的仇人,在王爱军上任第二天就被清退了。
第三件事是她自己也当上了大队长。
信的末尾,才是她真正想说的:王爱军向她表明了心意。
她写信来,名义上是想征求姐姐姐夫的意见。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