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蛇头发出一声绝望的嘶嚎,像被逼入绝境的毒蛇,猛地抓起那个陶罐,狠狠摔向地面!
“不--!”林晚和刘主任同时发出惊叫!
“啪嚓--!\"
陶罐应声碎裂!粘稠的、如同变质血液般的暗红色液体,混合着些细小的、半透明的、仿佛蛇卵般的颗粒物,泼洒了一地!一股难以形容的、极其浓烈的腥甜与腐败混合的恶臭瞬间弥漫开来!
“样本!”刘主任目眦欲裂,不顾恶臭扑上去。
晚了!大部分液体已经渗入了肮脏的地面。只有少量溅在破碎的陶片边缘和散落在地的几片干枯草药上。
“快!收集所有能收集的碎片!沾染的草药!地面污渍刮取!快!\"刘主任的声音嘶哑而急迫,,如同战场上的指挥官。医护人员和特警忍着强烈的恶心,迅速行动,用无菌容器小心翼翼地收集着每一滴残留物和每一片可能沾染的碎屑。
林晚也冲了上去,她的目光死死盯着地上那些细小的、半透明的“蛇卵”颗粒。她强忍着呕吐的欲望,用镊子夹起几颗相对完整的,放进采样管。直觉告诉她这些东西,才是关键!
样本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回市立医院最顶级的生物实验室。警方控制了面如死灰的老蛇头和李梅。医院方面紧急协调了全市最顶尖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专家,组成了攻坚小组。刘主任亲自坐镇。林晚作为关键线索的发现者和提出核心理论的人,也被破格允许留在实验室外围,提供一切可能的协助。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隔离区里,王鹏、李薇等同学的生命体征正在急速恶化。监护仪上刺耳的警报声如同死神的倒计时。家长们守在门外,度秒如年,绝望的哭泣和祈祷声在走廊里低声徘徊。
实验室里灯火通明,气氛紧张得如同绷紧的弓弦。高级质谱仪基因测序仪、高倍电子显微镜全速运转。专家们紧盯着屏幕上飞速滚动的数据和复杂的分子结构图,争论、计算、模拟。
“样本成分极其复杂!含有多种未知生物碱、神经肽和....类似爬行动物信息素的物质!\"
“发现异常活性物质!与患者血液中检测到的'端粒酶类似物'高度同源!但结构更原始、更不稳定!”
“那些半透明颗粒!是某种.…生物囊泡!囊泡膜结构极其特殊!具有极强的穿透性和选择性!\"囊泡内部装载物分析出来了!天啊.……是……是浓缩的端粒酶激活因子?!不对!等等.….它同时具有激活和.……掠夺受体?!这是一种……掠夺载体!它在寻找宿主细胞内特定的端粒酶调控因子进行结合和掠夺!
林晚的理论被飞速验证!那种寄生物(囊泡)本身就像一个强盗,它携带的“钥匙”(激活因子)能强行打开宿主细胞的端粒酶系统大门,但它真正的目的是进入大门后,疯狂掠夺里面的“财宝’(特定的调控因子)来维持自身的存在和活性!而“蛇母恩赐”里的成分,恰恰提供了类似但劣质的“财宝”替代品,让强盗暂时满足了,停止了对宿主的掠夺,从而“安抚”了症状。
“找到它的掠夺受体靶点!快!设计干扰分子!阻断它的掠夺通道!”刘主任的声音因激动而嘶哑。
“靶点确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细胞核转运蛋白异构体!”
计算模型完成!合成路径最优解出来了!”
“立刻启动紧急合成程序!用最快的固相肽合成仪!同步进行体外细胞模型验证!”
实验室如同精密的战争机器高速运转。合成、纯化、验证...争分夺秒!
距离48小时极限,还剩最后3小时。
隔离病房里,李薇的心率已经降到了危险临界点,皮肤上的“蛇鳞溃烂蔓延到了胸口,渗出黄绿色的脓液。王鹏陷入了深度昏迷,全身开始出现不自然的、肿瘤般的鼓胀。
“来不及了!第一批拮抗剂合成出来了!但纯度只有85%!体外模型有效!但活体效果未知!风险极高!\"负责合成的专家满头大汗地报告。
刘主任看着屏幕上急速恶化的生命体征数据,又看了看手中那管刚刚合成的、还带着余温的透明液体--这是阻断那种掠夺载体与宿主细胞靶点结合的单链dNA适配体(Aptar),如同精准的分子“盾牌”。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锐利如刀做出了一个无比沉重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