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的事情,需要时间发酵。”
魏大山重新抛下鱼竿,神色自若道,
“即便现在登了报纸,效果也不会立竿见影。但工厂的工人需要干活,仓库的货需要卖出去,你们现在的困境,是不是在这里?”
“没错!”
秦阳和秦月三人,全都看向了魏大山。
自从认识魏大山的第一天起,他们就知道魏大山不简单,就连秦家老爷子秦晋武都说过,魏大山这小子若是做生意的话,肯定能赚大钱。
现在看来,魏大山是真的懂商业啊。
一句话,就说到了他们的痛点上!
其实,对于秦阳三人来说,最重要的可就出货,只要能把货物卖出去,他们才不会在意报纸上说些什么呢。
“你们说坞城日报的记者思想跟不上时代,其实你们也一样!”
魏大山话音刚落,就听得哗啦一声,又是一条五道黑被他钓了上来。
魏大山一边摘鱼,一边漫不经心道,
“以往你们都是对国营厂,还有百货大楼这样的大企业服务,但你们却忽略了需求最多的散户,还有个体户!”
“既然你们仓库的货出不去,倒不如拿到大巴扎这些集市上去卖。反正都是一样的货,其他人能卖,你们为什么不能?”
秦阳几人听得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还有啊,工人可不能闲着,你越是让他们闲着,他们越心慌,这对于工厂管理不太好。既然仓库满了,就动员工人们拿去卖嘛。卖出去的都给点奖励,也能当福利发嘛!”
“总之一句话,就是提高销售量。既然大企业不要,咱就去小企业,既然大城市去不了,就去小城市,北疆这么大,我不信没有愿意购买你们产品的!”
这可不是魏大山胡说八道。
在市场开放前期,大部分人思想观念中,还是国营厂这些是权威,所以各方面都围绕着国营厂来,而个体户这些,虽然赚的钱多,却没有多少瞧得上的,哪怕是个体户自己,都觉得低人一等。
这种思想观念,是需要很长时间去转变的。
直到到了九十年代,很多国营厂倒闭,职工下岗,这种情况才慢慢好转。
秦阳三人听得连连点头。
是啊,他们之前的思路,都是大批量出货,目标客户也大部分都是国营单位,毕竟国营厂有信誉,有保证,不用操心其他问题。
可正如魏大山所言,他们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啊,除了国营厂之外,北疆确实还有不少个体户呢,实在不行,到处摆摊,或者拉着车打游击,也是个办法啊。
“大山哥,真有你的!”
秦月笑着看向魏大山,目光都清澈了不少。
正在这时,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道声音。
“秦总,秦总,最新的报纸来了!”
众人面面相觑,扭头看去,却见一个穿着工装的妇女,骑着自行车,正气喘吁吁的朝着这边赶来。
是棉纺厂的职工,秦月专门安排了收报纸的。
“秦总,好消息,我们棉纺厂上报纸了!”
那女职工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就第一时间将报纸递给了秦月。
在这个年代,大部分人都认不少字,所以看到报纸上的新闻,这位女职工第一时间就过来找秦月了。
可是费了她不少劲。
“哦?”
闻言,秦月几人全都激动起来,打开报纸一看,第一版上,竟然就有他们棉纺厂的图片,上面赫然这些关于他们棉纺厂的报道。
“支持民营经济,维护公平竞争……”
秦月一边看,一边念着。
看着看着,却发现,第一篇报道,竟然是伊城的一把手定的论调。
而继续往下看,赫然就是她给记者写的心理路程,专门为棉纺厂澄清的一些事情。
登报了。
一切都登上了报纸!
只是她没想到的是,连伊城的领导,都为他们棉纺厂发声了!
“好事啊!”
骆善文激动道,
“有大领导给我们撑腰,我看谁还敢不买咱们的货,秦月,我们有救了!”
“嗯嗯!”
秦月笑着连连点头,
“我还以为上不了报纸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