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刻。”
“早该如此了。”
北方面军的将领们,以科涅夫为首的人终于见证了库里克被行刑的瞬间。长久以来盘踞在他们头上的阴霾至此散去,众人几乎同时松了一口气。那是彻底从胸口吐出的浊气,仿佛北方面军的癌肿终于被割除。
他们没有笑。此刻并非喜悦之时。
更何况,库里克这家伙临死前依旧闹得人仰马翻,令所有人疲惫至极。
就在与斯大林通话之后,他终于从酒意中清醒,意识到自己酿下的祸事,当即脱下军装,试图从列宁格勒潜逃。
“抓住他!这混蛋!”
“饶......饶命!”
于是整个北方面军都动了起来。科涅夫眼都红了,命令全军封锁列宁格勒,一寸一寸地搜查。直到最后,他们才在阴暗潮湿的下水道里,抓到那个灰头土脸、蓬头垢面的叛逃者。
与至少还有部下拥护的伏罗希洛夫不同,库里克一向人望尽失。没有人替他叹息,也没有人为他祈祷。这就是一个孤立无援者的下场。
“话说,接下来该怎么办?”有人低声问。
“还能怎么办?撑到援军赶到。”
科涅夫的脸色暗得像铅,声音低沉而沙哑。
正如他那表情所示,局势糟糕透顶。
列宁格勒,彼得大帝亲手奠基的城市,曾是俄罗斯的首都长达两百余年,防御体系堪称坚不可摧。若论要塞之固,恐怕也仅次于莫斯科。
然而,兵力实在太少了。
北方面军原本有百万大军,如今却因库里克的胡乱指挥与德军的反击,仅剩下十分之一二。列宁格勒城内守军总数甚至不到二十万。反观敌人,就连人数最少的芬兰军都超过三十万。
这是一场毫无胜算的绝境之战。
现在,列宁格勒唯一的希望,便是援军能在数日之内抵达。在那之前,他们只能死守。
“戈博诺夫同志,重新检查防空网。德国人的轰炸机很快就会蜂拥而至,把列宁格勒烧成灰烬。”
“明白,科涅夫同志。”
“还有,告诉波罗的海舰队,务必要拦截德国舰只,不许它们逼近城市。”
“是,虽然局势艰难,但我会尽全力。”
回答他的是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弗拉基米尔·菲利波维奇·特里布茨(Влaдnmnp Фnлnппoв tpn6yц)。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此刻只有坚毅。
按原本的历史,他此时本应只是参谋长。但因为本应出任司令的人,一位波罗的海德意志人、一位亚美尼亚人和一位xxx人在战火爆发前各自留在故乡,职务的空缺让他提前几年成为舰队统帅。
这场提早的命运召唤,对他而言,并非福音。
“另外,库里克被处决了,新的前线司令得尽快确定。”
目前虽然由科涅夫代行指令,但他毕竟只是北方面军参谋长。若要维持指挥体系的高效运转,斯大林和总司令部必须立即任命新的统帅。
“科涅夫同志!来自莫斯科的电话!是斯大林同志!”
“啊,看样子决定已经下了。”
列宁格勒的危局不容迟疑,决断总在瞬息间到来。
“喀嗒。”
“您好,斯大林同志!”
【啊,科涅夫同志。库里克的处刑结束了吗?】
“是的,同志!刚刚结束!”
【辛苦了,同志。我打算任命安德烈·弗拉索夫同志为新的北方面军司令,你怎么看?】
“弗拉索夫同志?”
这个名字出乎意料。科涅夫原以为新任人选会是自己、波波夫,或者别的老将。
【我看了你送来的报告。他是在北方面军中少数能真正战斗的将领之一。即便在德军猛攻之下,也没有丢掉斗志,这一点让我很满意。】
“既然斯大林同志如此认为,我没有异议。”
虽然那时的战斗不过是一次假攻势,但弗拉索夫的表现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他那种年轻的锐气与指挥能力堪称罕见。
【很好。那就晋升弗拉索夫同志为中将,任命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我会尽快派出援军。你与其他将领务必全力辅佐他,守住这座革命的城市。】
“明白,同志!我们必将誓死守卫列宁格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