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自掏腰包去填补上。
待商票兑现的日子,曾买了商票的百姓皆赶到了衙门,来兑现银子。
结果到头一看,居然是三年前拿出去多少钱,三年后还是多少钱回来,是一分利都没有。
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当初说好的利没了,百姓们自然是要抱怨几句的。
对此,孙县令也是颇为无奈,实在是他拿不出利钱了,也只能跟百姓们解释致歉。
不过好在,老百姓们也都没多计较,毕竟本钱是如数归还了。
没利就权当是换了个地方攒钱。
正当孙县令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的时候,不知是谁从应天府下辖的其余县城听回来,说那“生财商令”,其他县都有利,有的多有的少。
但就没有一点儿利没有的。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老百姓一听,人同人那么一合计,种种谣言便传开来。
有说这钱是县官贪了;有说因为平乡孙县令不受待见,所以他们平乡县的没利钱的;更有说利钱被马匪劫走了的......
对于种种谣言,孙县令没有解释的意思,他只是在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就先派遣众捕快去各县打探消息。
等消息证实后,孙县令连夜赶往应天府,寻到了邱府尹想要问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然,这么劳师动众的跑了一趟。
得到的回复却是无比的冠冕堂皇。
什么要以大局为重。
什么其他县的百姓都困难,都不好相处,容易生乱等等......
大局为迫,又赞孙县令卖祖产有功。
方方面面都是软刀子,惹得孙县令也不能发作,只得灰溜溜的回了平乡县。
路上,他还头疼该怎么解决平乡县谣言的事情。
结果一回乡里,路上遇到了百姓,老百姓们非但没有说他什么,还眼泪汪汪的感谢他。
有的甚至要把商票兑了的银子还给他。
一头雾水的他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卖祖产的事情被老百姓知道了。
不是孙夫人说的,是有人去问事摊问了洛尘,然后又有人特意去秀临城验证了一番,便是知晓了事情的真相......
“孙县令,您何至于此啊!我们错怪您了!”
“祖产都卖了!您以后还怎么回乡啊!”
“以后平乡县就是您的家,不行就待在这!”
老百姓越堵越多,围着他感谢、愧疚、一个个泪眼婆娑。
看着众人的模样,孙县令忽然觉得自己很没用。
旁的县都能安稳的拿到本利,就他在的县还要亏本钱......
等乡亲们散去,他没有回官府,而是去了集市,找到了正在收摊的洛尘,拱手道了声谢方才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