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原来的日军警备司令部已经变成了罗大山的指挥部。此刻,罗大山、黄焕然、杨遇春已经收到了一团遇上硬茬的战报,正在开会商议对策。
“黄师长,”罗大山眉头紧皱,看向黄焕然,“王家坪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
黄焕然面色难看地回道:“副司令,一团报告,王家坪的鬼子依托南北两侧高地与中间村子互为犄角,且工事坚固异常。他们的迫击炮威力不够,无法摧毁鬼子的工事,请求我们调派重炮支援。”
罗大山一时间犯了难,眼下他们手里只有 75 毫米火炮,要想调 105 毫米榴弹炮,还要从大同调来。由于平绥铁路还没恢复通车,要想将炮调上来,至少要花费三天时间。如此一来,就给了敌人喘息的机会,得不偿失。
“黄师长,眼下 105 毫米榴弹炮我们一时半会调不上来,只能用我们手里已有的装备。你能详细介绍一下王家坪鬼子的防御情况吗?”
黄焕然点点头,随即一脸认真地说道:“副司令,根据一团战报,王家坪的鬼子依托两侧高地修筑了上下两道防线。两道防线之间有暗道相连,而且两道防线中间区域有十数个机枪火力点,全部隐藏在地下,只留一个极小的射击孔,隐蔽性强,难以摧毁。每道防线都有防炮洞,可以经得起大口径中燃直瞄射击,鬼子躲在里面十分安全……”
罗大山越听越震惊,同时一颗心也直线下沉,神情越发凝重。他没有想到,小鬼子竟然工事如此坚固,按照目前的情况,即便调 105 榴弹炮上来,怕是也作用不大。
这时候,独二师师长杨遇春开口问道:“黄师长,若是我们请求飞机增援,是否可以摧毁鬼子的工事?”
不等黄焕然回答,罗大山便抢先一步说道:“杨师长,根据黄师长的描述,小鬼子重要火力都在地下。我军没有轰炸机,驱逐机携带的炸弹威力有限,想要摧毁鬼子的地下工事,难!”
杨遇春紧接着又问:“那可否用土工作业的战术对付鬼子?”
黄焕然摇摇头,回道:“杨师长,这个办法同样行不通。王家坪两侧高地坡度大,质地坚硬,土工作业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施工难度大。小鬼子也不会傻乎乎看着我们施工,他们很容易阻止我们,居高临下,他们的手榴弹轻而易举就可以扔进我们的战壕,打断我们施工。至于挖暗道,那就不用我多说了,你们应该清楚。”
此话一出,会议一下陷入僵局,气氛瞬间压抑下来。
杨遇春突然想起来他们过去反围剿时的战术,于是灵机一动,立即开口说道:“副司令、黄师长,我想到办法了。”
罗大山和黄焕然目光齐刷刷看向杨遇春,不约而同地问:“杨师长,快说说,是什么办法?”
杨遇春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不疾不徐地说道:“副司令、黄师长,我的办法主要有四个要点。
第一,侦察。鬼子的重要火力都在地下,那么具体有多少我们根本不清楚,首要任务就是要摸清楚敌人火力点数量以及位置。我们可以夜间派出小分队匍匐前进,对鬼子佯攻,引诱他们暴露火力点。
第二,靠近。虽然鬼子居高临下,占据绝对地形优势,土工作业难度很大,但是并非不能进行土工作业。我们必须要承认,王家坪是一块硬骨头,硬冲硬打定会伤亡惨重。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放慢节奏,稳扎稳打。我们可以挖暗道,靠近鬼子工事,缩短部队攻击距离。
第三,攻击。后方火力全力压制鬼子地上火力,同时发射烟雾弹,遮蔽敌人视野,组织爆破组,匍匐前进,靠近鬼子地下暗堡射击死角,用炸药包或集束手榴弹爆破。
另外,夜间对我们也是个很好的掩护,可以借助黑夜,匍匐靠近鬼子地下火力死角,予以爆破。不止使用炸药包或手榴弹,我们的铁拳穿甲能力同样不俗,抵近直射,打掉鬼子的地下暗堡不成问题。
在正面,我们的掩护火力除了压制鬼子地上火力和遮蔽视野外,还应该正面封锁鬼子射击孔,干扰他们,是他们无法肆无忌惮开火。
除了以上攻击手段,还有一些土办法。那便是利用烟熏,将潮湿的树木、辣椒点燃,用风箱或扇子将烟灌入敌人射击孔,干扰他们射击,从而抵近摧毁。亦或者采用火攻的办法,将浸满燃油的堆在射击孔外点燃,从而摧毁。
第四,阻援。将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