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牵着自家的孩童——这些孩子,大多是在她创办的学堂里识的字。
送葬的队伍从真定城一直排到赵昂的墓前,哭声里没有悲戚,只有深深的感念。
多年后,陈寿撰写《三国志》,为赵嫣立传,赞其"以女子之身,守一郡之地,保万民平安,虽古之良吏,未能过也"。
而在常山的地方志里,人们更愿意称她为"赵先生",说她用一生的光阴,在乱世的经纬里,织出了一片属于百姓的晴空。
真定城外的学堂至今仍在,堂前的老槐树下,刻着赵嫣当年写下的那句诗:"何需刀剑利,长治在仁风。"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极了那个女子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在岁月里久久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