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女生同人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第237章 孙茹

第237章 孙茹(5 / 7)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抗战之烽烟万里 神匙迷航 修仙:从一只斗鸡开始 生育值0?毛茸茸老公皆顶级大佬 莫纳德遗迹 迷航方舟 小林修行记 先生又又又又成仙了! 正做加减法,系统早到五十年 身份转换:强者归来【唐赟续】

,周瑜的亲兵正举着火把等候,见她抱着锦缎赶来,连忙引路:“都督一直念叨着孙总管的止血锦,说这比金疮药还管用。”

军帐里弥漫着药味,周瑜躺在榻上,脸色苍白。

他见孙茹进来,挣扎着要起身:“有劳孙总管亲自送来。”

“都督安心养伤,织锦之事交给我便是。”孙茹将止血锦铺开,“这锦缎里掺了艾草纤维,能防伤口发炎。我还带了些‘信号锦’,用不同的纹样挂在船头,白天能传讯,夜里浸了桐油还能引火。”

周瑜看着那些巴掌大的锦缎,上面织着简单的几何图案,却藏着整套军情密码,不禁叹道:“当年伯符兄长说你‘一针能抵千军’,果然不假。”

孙茹正要回话,帐外忽然传来喧哗。

亲兵来报,说曹军的奸细混进了船队,正试图抢夺军粮。

孙茹心头一动,指着信号锦道:“用‘三斜纹’挂在主桅上,让附近的巡逻船合围!”

半个时辰后,奸细被擒。

周瑜望着帐外亮起的火把,对孙茹道:“你留在军中吧,这些锦缎的用法,只有你最清楚。”

接下来的半月,孙茹成了军中的“织语者”。她教士兵们辨认信号锦的纹样,用不同颜色的布料标记伤兵的轻重,甚至用锦缎做了简易的担架——比木板轻便,还能防水。

有将士打趣说:“孙总管的针线,比咱们的刀还厉害。”

赤壁大胜的消息传到建业时,孙茹正在整理剩下的锦缎。

她忽然发现,那些染了硝烟的布料上,竟晕染出奇异的纹样,像极了江面上燃烧的火焰。

她将这些布料收好,想着将来要织一幅《赤壁火攻图》,不是为了记功,而是为了记下那些在烽火中逝去的生命。

回到建业时,孙权亲自在城门口迎接。

他看着孙茹鬓边又添的白发,忽然道:“孤打算设立‘织官署’,由你掌管江南所有织户。”

孙茹躬身谢恩,却道:“臣有个请求——请允许女子参与织官考试,与男子同享俸禄。”

孙权愣了愣,随即笑道:“你总是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准了。”

建安十四年的春天,江南的织户们迎来了新的章程。

孙茹制定的《织户法》里,第一次写明“男女同工同酬”,还设立了“织学馆”,教少女们读书识字兼学织艺。

有人非议说“女子不应抛头露面”,孙茹却在学馆的匾额上题字:“经纬不分男女,巧手皆是栋梁。”

这年秋天,孙茹收到一封来自许昌的信,竟是刘晔所写。

信中说曹操见了赤壁之战的信号锦,叹道“江东有此等巧思,天下难定”,还问她是否愿将织法传至北方。

孙茹回信时,附了一匹“和鸣锦”,上面织着鸾凤齐飞的纹样:“织法可传,然巧思生于水土。愿南北织户,如经纬相济,共织太平。”

信送出后,孙翊不解:“曹操是敌,为何要教他织法?”

孙茹望着窗外的织学馆,少女们正在练习织锦,笑声像银铃般清脆。

她轻声道:“真正的防线,从不是靠隐瞒技艺筑起的。就像这锦缎,只有经纬都强,才能禁得住拉扯。”

建安十五年,孙权迁都建业,孙茹主持修建的“锦绣坊”成了都城一景。

坊内不仅有织坊,还有染坊、绣坊,甚至有专门研究染料的药圃。

孙茹在圃中种了许多庐江的香草,说要让江南的织锦里,永远带着故乡的气息。

这年冬天,孙茹将《吴郡织谱》增补成《江南织典》,收录了从桑蚕养殖到纹样设计的全套技艺。

她在扉页上写道:“织者,不止于布帛,更在于织就世间安稳。”

除夕夜,建业城张灯结彩。

孙茹站在锦绣坊的顶楼,望着满城灯火,忽然听见楼下传来熟悉的机杼声——是织学馆的少女们在赶制新年的锦缎,上面织着她们对未来的期盼。

孙茹笑了。

她知道,这乱世或许还要持续很久,但只要织机还在转动,只要女子的巧手还在编织,就总有希望。

就像她腕间的玉佩,历经岁月打磨,反而愈发温润,在灯火下映出柔和的光,照亮着属于她的,也属于无数江南女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屋网】 www.5c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农民将军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古人看我玩原神 如何拯救德意志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中国古代名人传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