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守难攻,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钟会大军久攻不下,粮草供应逐渐紧张,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一度有撤军的打算。
在此关键时刻,邓艾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偷渡阴平。
阴平道是一条位于崇山峻岭之间、鲜为人知的险峻小路,山高谷深,道路崎岖,通行极为困难。
这条道路在当时几乎被人遗忘,只有当地的一些山民偶尔会通过此道进行小规模的贸易活动。
邓艾认为,若能率领一支奇兵从此道偷渡,绕过剑阁天险,直插蜀汉腹地,便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给蜀汉以致命一击。
他向司马昭上书,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分析了偷渡阴平的可行性和战略意义。
司马昭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邓艾接到命令后,立即开始筹备此次行动。
他从自己的军队中挑选出两万余精兵,这些士兵都是身强力壮、作战经验丰富且敢于冒险的勇士。
邓艾亲自向他们说明此次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激励士兵们的士气。
出发前,邓艾对军队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让士兵们适应山地行军和恶劣的环境。
公元263年10月,邓艾率领军队从阴平出发。
一开始,道路还算勉强可行,但随着深入山区,道路愈发艰险。
他们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粮食短缺、道路崩塌、悬崖峭壁等问题接踵而至。
由于阴平道长期无人维护,许多路段已经被杂草和树木覆盖,军队不得不一边砍伐树木,开辟道路,一边艰难前行。
在翻越一座高山时,道路突然中断,前方是一个陡峭的悬崖。
面对如此绝境,邓艾没有丝毫退缩,他身先士卒,用毛毡裹住身体,率先滚下山坡。
士兵们见状,也纷纷效仿,虽然许多人受伤,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成功通过了这一险关。
在行军途中,军队的粮食供应逐渐出现问题。
由于道路艰险,粮草运输困难,士兵们常常忍饥挨饿。
邓艾鼓励士兵们寻找野菜、野果充饥,同时严格控制粮食的分配,确保军队能够继续前进。
经过二十余天的艰难跋涉,邓艾的军队奇迹般地穿越了阴平道,突然出现在江油(今四川江油北)。
江油守将马邈面对从天而降的魏军,惊慌失措,不战而降。
邓艾占领江油后,乘胜进军,在绵竹(今四川德阳)与蜀汉卫将军诸葛瞻率领的蜀军主力展开决战。
诸葛瞻虽然是诸葛亮之子,但缺乏实战经验。
邓艾深知此战的关键在于士气,他亲自在阵前鼓舞士兵,激励他们奋勇杀敌。
战斗中,魏军士气高昂,锐不可当,而蜀军则因仓促应战,军心不稳。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蜀军大败,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战死沙场。
邓艾占领绵竹后,长驱直入,直逼成都。
蜀后主刘禅见大势已去,开城投降,立国四十三年的蜀汉政权宣告灭亡。
邓艾以其大胆的战略决策和卓越的军事行动,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为曹魏统一中国迈出了重要一步。
灭蜀之后,邓艾居功自傲,犯下了一系列致命的错误。
他擅自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蜀汉旧臣为官吏,以稳定蜀地局势。
他认为,蜀地刚刚平定,需要依靠当地的官员来治理,这样才能尽快恢复秩序。
然而,他的这种行为却被认为是越权之举,引起了朝廷的不满。
此外,他还在绵竹修筑高台,宣扬自己的战功,这更是加剧了其他将领的嫉妒与不满。
钟会本就野心勃勃,企图在蜀地割据自立。
他抓住邓艾的这些行为,联合监军卫瓘,向司马昭诬告邓艾谋反。
司马昭本就对邓艾的擅自行动心存疑虑,加上钟会等人的诬陷,便下令将邓艾父子逮捕,用槛车押往洛阳。
邓艾得知消息后,仰天长叹:“我是忠臣啊,居然落到这种地步!从前白起的境遇,今天又重现了。”
在被押解途中,钟会在成都谋反失败,被乱军所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