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友明办事效率很高,没两天,事情就办的差不多了。
缝纫机买了,但只有一台,八成新,听说还是人家急用钱,着急卖的。
这东西不好找,所以难。
张青咬了咬牙,一台就一台吧,总比没有的好。布料拿了一堆回来,张青还是很满意的。
这些布料并不特别,就算是拿来做衣服,也没人会认出这布料来源。缝纫机钱是方友明垫付的,张青想给,方友明没要。
说他既然要合作,那铁定是要出本钱的。
不然以后钱都拿的不踏实。
张青只好作罢。
缝纫机不好找,人也不好请,张青仔细想了想,这种活儿,外人不能喊着做,不然一个举报那就完了,人心是可怕的,你永远都不知道会是谁在你背后捅刀子。
但是……
如果找亲戚,倒还不如外人。
外人不会发生的争执,亲戚之间那就说不准了。
张青原本想过让王秀来,但这个念头一出,就被她给否定了,要是王秀来做这个,真不真心不说,要是走漏了风声,她也是个靠不住的。
所以思来想去,她也没个合适的人选。
猛地,张青一起身,拍了下大腿,“有了!”
见方友明一脸茫然,她笑道,“姨父,你就先安排一下,把布料整理了,明儿我带人来!”
方友明愣了一下,“还真在我这儿搞?”
这可不是方不方便的问题了,要是被人发现,那也是个麻烦事儿。
张青无奈摊手,“姨父,你给我指条明路,我总不能把缝纫机搬到桥洞下去。”
没有个完美的遮蔽点,也是不行的。
方友明“啪嗒啪嗒”抽着旱烟,想了一阵,还是淡道:“要不去铁柱奶奶家,没啥人,也方便。”
铁柱奶奶独居的。
那房子也破破烂烂的,是早年部队给的,这么多年,也没啥人来往。
因为方友明父亲有勋功章的,那房子也是没打算收回去的。
张青觉着不错,要是在那儿做,也是个办法,但……铁柱奶奶能答应?
似乎看穿她的想法,方友明一脸淡然,“这事就交给我了,你放心。”
人家话都放出来了,张青也不操心了,趁着大家上课上班的时间回了家,一回院子,就直接往隔壁去了,是周婶一家子。
周婶是个热心肠,平日里没少在张母面前缓和关系,但张母是个拎不清的。
从来没听过周婶一句劝。
张青家是夹在两户人家中间,一边是孙伯,一边就是这周婶了。
这时候都不怎么兴关门。
她去时,敲了敲门,周婶在里面磨红薯粉,看到张青,周婶笑了,“丫头来了?快来坐。”
这年头不是家家户户都是吃细粮。
红薯磨成粉后拿来做馍,味道难吃的很,只能填肚子。
而且还不消化。
一般人家吃红薯,基本就是磨粉后,混着面粉一起蒸馍。
这样的馍,也卡嗓子眼。
虽说张青家日子不难过,但那也是五个人在流水线拼命挣出来的,周婶家不同,男人死的早,儿子顶班,到现在也只是个工人,不提升职,每个月就那么点钱和票。
因为要养两个弟弟,老大一直没结婚。
也是没人敢嫁过来。
这一个人养全家,要是嫁过来了,谁知道还是啥情况?
老大十六岁顶班,顶班时两个弟弟大的五岁,小的才两岁,啥不用钱?
这么多年过来,也是够苦的。
三十好几的人了,周婶成天为了老大婚事操碎了心。
张青笑了笑,看了下没人,也就主动把这事儿说了,见周婶极为心动,她笑道,“婶,你觉得咋样?”
做一件衣服就一块钱,那她一个月不也能挣钱了?
周婶一脸憧憬。
她找不到工,成天在家里煮饭洗衣服,她除了一双手,再也没有别的优势。
所以,张青的**,她不是不心动。
“要是被发现了……”
周婶犹豫,不想过这样的穷日子,又不想错过这次机会。
张青叹道:“婶,人这一辈子,可不是为自己活的,要是不去拼一把,你永远都不知道,你能做到什么样子,我没选其他人,这事儿我连我妈都没说,我没拿你当外人,能害你不成?”
周婶握住她的手,一脸愧疚,“丫头,我没这意思,我就是怕……怕我出事了,我家二蛋三蛋以后更惨……”
“他们现在就不惨了?”
张青无奈道:“我也想过得好点,摆脱这个家,我这么干,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你也知道,我这么些年是咋过来的,我现在就只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