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若离去,朕便少了一位忠臣。”
承泽叩首:“陛下厚恩,臣永生难忘。”
皇帝最终点头,下旨赐他良田百顷,金银无数,允其归隐。
承泽离开朝堂那日,满朝文武皆来送行。他身着素衣,骑马而行,身后是繁华的京城,前方则是未知的归途。
苏婉亦随他同行。她站在马车旁,望着远方,轻声道:“你终于自由了。”
承泽微微一笑,却未言语。他知,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远离朝堂,而是掌控命运。
命运的齿轮仍在转动,而他,亦将继续前行。
这一生,他注定无法平凡,唯有步步为营,方能走得更远。
承泽归隐后,大晟朝堂风起云涌,局势悄然生变。皇帝虽对承泽极为信任,但其归隐之举,却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兵部尚书李慎之虽已被革职查办,但其党羽仍未尽除,朝中暗流汹涌,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承泽虽已远离庙堂,却仍密切关注朝局。他深知,自己虽已退隐,但昔日所行之事,早已在朝堂之上埋下伏笔。若有一日风云再起,他未必能置身事外。
归隐后,他与苏婉一同隐居于江南,远离京城纷争。苏婉性情恬淡,不喜喧嚣,对此番生活亦颇为满意。她每日烹茶读书,或与承泽一同泛舟湖上,赏花听雨,倒也自在。
然而,承泽心中却始终难以真正放下。他知,自己虽已归隐,但大晟的风雨,却不会因他一人离去而止息。
果然,数月后,一封密信悄然送至他手中??
“北狄王子耶律承烈,已于半月前失踪,北狄局势动荡,旧臣蠢蠢欲动,恐有异变。”
承泽看完信后,神色微沉。耶律承烈虽非野心之人,但他在北狄根基尚浅,若真有人趁机作乱,北狄恐将再度陷入混乱。而大晟若未能及时应对,恐怕会引发更大动荡。
他沉思良久,终是提笔修书,命人快马加急送至京城,呈予皇帝。
信中,他言明北狄局势之危,并建议皇帝速派能臣前往安抚,以防变故。同时,他也暗中提醒皇帝,朝中仍有暗流,不可轻信旁人。
数日后,京城传来消息,皇帝果然采纳承泽之策,命兵部尚书继任者张敬之出使北狄,以稳局势。
承泽虽未亲自出面,但此举仍被朝中不少人察觉。有人开始猜测,承泽虽已归隐,实则仍掌控朝局,甚至有传言称,皇帝仍暗中倚重承泽,甚至有意再度启用他。
此事传至苏婉耳中,她微微蹙眉,轻声道:“你虽已归隐,可他们仍不愿放过你。”
承泽淡淡一笑:“天下之事,岂能真由一人掌控?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苏婉望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你真的甘心吗?”
承泽沉默片刻,缓缓道:“我曾以为,只要远离庙堂,便可真正自由。可如今我才明白,所谓自由,不过是掌控自己的命运,而非逃避。”
苏婉轻叹:“那你打算怎么办?”
承泽望向远方,目光深沉:“我不会回朝,但我也不会坐视不理。若大晟有难,我自当出手。”
苏婉望着他,良久未语,最终轻轻点头:“好,我陪你。”
与此同时,北狄局势果然如承泽所料,耶律承烈失踪后,北狄旧臣纷纷蠢蠢欲动,部分贵族甚至暗中联络敌国,意图扶持新王,以取代耶律承烈。
张敬之虽为能臣,但初至北狄,根基未稳,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一时难以应对。北狄局势愈发紧张,甚至已有叛军蠢蠢欲动。
皇帝得报后,心中忧虑,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然而,朝中众臣皆知张敬之乃皇帝亲自派遣,若贸然换将,恐失其信任。可若继续让张敬之主持大局,恐怕局势将愈发不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