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二十二年,太子萧景宸年满十八。
按祖制,早该立妃纳妾,以固国本,然而,东宫却一直虚悬无主。
只因太子是个深情胚子,和昏庸的皇帝一样,爱江山更爱美人,为了等他的救命恩人,坚持不婚。
但看在丞相和大将军一直不话,大家也挺纵容他的一往情深,可前段时间,生了一件事。
沈家的孙小姐及笄了。
立刻,催促太子立妃的奏折,如同雪片般飞向皇帝的御案。
起初只是零星几位御史的例行公事,后来逐渐演变成六部官员,宗室亲王,乃至勋贵集团的联名上奏。
声势之浩大,言辞之恳切,仿佛太子一日不娶,国本便一日不固,江山便有倾覆之危。
以丞相刘文正和诚国公沈啸为的两大势力,默契地一唱一和,一个在文官集团中振臂一呼,一个在勋贵武将里暗中推动,竟使得满朝文武在此事上空前一致。
龙椅上的皇帝,年近五旬,性情温吞,甚至有些庸懦,却并非看不出这背后的波涛汹涌,可他又能如何呢?
“众卿所言极是,太子确该立妃了,不知……可有人选?”
皇帝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竟显得有些虚弱。
短暂的寂静后,大家便众口一致地举荐了一人——长公主与丞相的外孙女,诚国公的孙女,沈氏女。
端坐在御阶下的太子萧景宸,面容平静,眸光低垂,仿佛种种与他皆毫无关系。
只有紧握在袖中,微微泛白的指节,泄露了他内心的不甘。
他本打算借着深情把婚事延后,或是用婚事离间丞相和大将军。
先娶沈家女,再纳刘家女,一文一武两大势力斗争,他从其中争取政治空间。
但沈家孙小姐回来了,她的身份同时满足了两大势力,甚至宗亲也觉得她身为长公主的外孙女,先帝曾外孙女,血脉尊贵,当嫁入皇室。
所有人都很满意,除了他。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储君之重,宗庙之本。
兹闻诚国公之孙女沈氏,恪恭持重,性秉柔嘉,门着勋庸,训彰礼则,可立为皇太子妃。
允赖祖父之遗训,克茂肃雍之德音。
兹特授金册金宝,册立为太子正妃。
择吉日完婚,钦此!”
大婚之日,极尽奢华,整个京城张灯结彩,朱雀大街净水泼街,红毯铺地。
太子妃的鸾驾由六百名身着吉服的宫廷侍卫护卫,仪仗煊赫,绵延数里。
诚国公府邸内,也设了豪华的宴席,在场的有太子妃之父沈伯钧,还有他几位庶出的兄弟。
他们得圣上口谕,可从边关返回京城,参加太子妃的婚礼。
太子妃凤冠霞帔,珠光宝气,坐在十六抬的鎏金凤舆,在庄严肃穆的礼乐声中,缓缓驶入宫门。
合卺之礼设在修缮一新的东宫,红烛高照,锦帐低垂,太子萧景宸身着大红吉服,完成所有繁琐的仪式后,冷漠的挑开新娘的盖头。
盖头下的少女,有一张精致秀美和天真无邪的脸庞,她迫不及待地开了口:“宸哥哥!”
“你……”
萧景宸睁大眼睛,看着少女和记忆中某个身影重合。
“蓁蓁?!”
“是我,是我!
娘没有骗我,原来你真是太子啊!”
苏蓁蓁盘起腿,坐在铺着大红色的百子千孙被的拔步床上,晃了晃头:“凤冠好重哦,你快帮我把它拿下来,感觉脖子都快断了。”
“本来我不想嫁劳什子太子,可娘说,你就是我要找的宸哥哥,当时我都不相信。
想找你看看是真的吗,但娘不让,说这样太没规矩了……”
“……宸哥哥?”
苏蓁蓁后知后觉地抬起头,看着呆愣愣的萧景宸,噗嗤一下笑出声。
“看,有呆头鹅。”
萧景宸犹豫一下,帮助苏蓁蓁取下凤冠,还是没忍住道:“蓁蓁,真的是你?”
“不是我,还能是谁?”
“喏,你看这半块玉佩。”
苏蓁蓁伸出藏在袖子里的半块玉佩,萧景宸也拿出了另一半,两块玉佩合二为一。
这对新人当晚也合二为一。
……
三日后,太子妃回门,是皇室彰显恩宠,臣子沐浴荣光的重要日子。
诚国公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