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乞巧佳节,已近黄昏,暑热稍退,天边晚霞绚烂如织锦。
明殊捧着几卷需送至武英殿的舆图副本,沿着宫墙的阴影,低着头疾行。
越靠近御花园,气氛便越不同往常,空气中浮动着隐隐的香气与喧嚣。
隆宗门外,通往御花园的甬道上已是冠盖云集,一行凤鸾仪仗路过。
明殊放缓了脚步,借着一列捧着贡品队伍的掩护,躲在他们中间低下头。
余光看那仪仗过去,才敢起身,只见那仪仗继续缓缓驶向钦安殿广场,那里已灯火辉煌。
太后的凤辇刚至,仪仗煊赫,华光威仪。
后妃、皇子福晋、宗室命妇们按品级肃立,衣香鬓影,环佩叮咚。
明殊看的有趣,便在路过时放慢了脚步,却在人群中看到了几位熟悉又陌生的宫装倩影。
平日里难得一见的贵妃、妃主们此刻皆是盛装华服,气质高贵矜持,嫔及以下的主儿们,也打扮的精致秀美,神色较为恭谨。
几位年长阿哥的嫡福晋、侧福晋也紧随其后,她们举止更显端庄持重,代表着皇子们的颜面。
而一些年轻的侍妾格格们,则站在更外围,眉眼间难掩新奇与小心翼翼。
祭祀牵牛织女星的典礼正式开始后,众人神情庄严肃穆,太后主祭众人依序行礼,香烟缭绕直上星河。
明殊看的津津有味,在场众人对她而言也算熟人,但第二世的她,身份也不好来这种都是女眷的地方,参与这种女性的仪式活动。
只能听听太子妃说说经过,哪里如自己亲眼所见这般有意思。
别怪她这辈子爱看热闹,虽然宫女可以在宫里走动,但真的见不到什么热闹。
皇宫规矩,妃嫔不被允许随意出门,哪怕出自己的宫殿门,必须打报告,才可以去隔壁宫串门,甚至是去御花园也如此。
自己想要看的妃嫔成群聚集起来拌嘴,撕逼打架,是想都不要想的。
这么一来,宫廷虽然占地广阔,却死气沉沉,只有来来回回忙碌的宫人可以看见,根本没什么热闹可以看。
今日难得看到这热闹的场景,明殊是足下生根,死活不愿意走。
这边仪式过后,气氛便活络了些许,御花园中早已设下各色巧案,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丢巧针”
的玉碗金盆。
明殊看见,一位位陌生而又熟悉的宫嫔,在宫女搀扶下,莲步轻移,姿态优雅地将手中的金针、银针轻置水面。
针影落底,形态各异,顿时引来阵阵低低的惊叹或婉转的贺喜。
“哎呀,宜姐姐这针影,真如凤舞九天,好生吉祥!”
“德妹妹的巧手,这云纹真是栩栩如生呢。”
“三福晋您快看,您这针影圆润如珠,可是好兆头!”
言笑晏晏,觥筹交错间,眉眼官司流转。
哪家福晋进献的摩睺罗(泥塑玩偶)更精巧别致,哪位妃子今日得的赏赐更得脸,无声的较量蔓延开来。
这场属于顶级贵妇们的七夕,是风雅、荣耀与人情世故的战场。
大家暗地里撕的热火朝天,可以看得出,平时被憋在一个小地方,火气都太大了。
阿哥们的妻妾混在其中,既要彰显皇子阿哥府里人的尊贵,又需谨守晚辈的本分,不敢得任何一位妃嫔,只能唯唯诺诺,笑着陪话。
这倒让明殊现一个有趣的小问题:在场的众人,好像驼背的都很严重啊。
而从贵妃到庶妃,从福晋到小格格,这些主子们,从上到下都有些驼背,而且一个比一个严重。
而宫人这边相反,那些得脸的太监姑姑,伺候在主子身边的,头都快低到脚脖子上了,脊椎肉眼可见的变形。
反而是明殊这样出不了头的,不被主子看得上的奴才们,后背倒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甚至他们的脊椎,都可能比上头的娘娘们好些。
明殊摇了摇头,这就是她不乐意出头的原因,这个朝代金尊玉贵的娘娘们,和奴才们又有什么区别?
……
大概今天日子特殊,像明殊这样围观的宫女也不少,只要她们不惹事生非,也没有人驱赶他们,待送完舆图返回景阳宫时,才现已经天黑了。
夜幕已深,星河低垂,景阳宫后院的景象,与方才的盛况恍如隔世。
几个小宫女和低阶太监聚在角落,用普通的碗盛水,进行着她们简陋的乞巧游戏。
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