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骏和小雅回楼上8o4了,据说要“温养”
那颗消耗过度的佛头,同时尝试联系那个神龙见不见尾的“爱新觉罗”
委托人。
临走前,陈骏还友情赞助了我一小块据说是“安神木”
的木屑,让我含在嘴里或者泡水喝,有助于恢复透支的精神力。
我试了试,味道有点像甘草,带着淡淡的清凉,效果还真不错,脑袋里的蜜蜂派对总算消停了不少。
氪金玩家道具就是好,我这平民玩家只能蹭点边角料。
时间只有一周,我必须争分夺秒。
查“镇岳寺”
,最好的自然是知识的海洋——图书馆。
周一上午的图书馆,安静得能听到落针的声音。
我直接扎进了地方志和宗教史料区。
电脑检索“镇岳寺”
,结果寥寥无几。
只有几本泛黄的地方志简略提及:镇岳寺,始建于明末,曾为本地名刹,鼎盛时有僧众百余,香火旺盛。
清末民初逐渐衰落,后毁于战火,具体年代不详,遗址位于旧城南郊,即今工业园一带。
工业园?我回忆了一下,城南那片确实有个老工业园,厂房大多破败,正在搞搬迁升级。
镇岳寺的遗址恐怕早就压在某个化工厂或者机械厂下面了,实地考察基本没戏。
我又尝试搜索“镇岳寺”
加“罗汉”
、“铜佛”
、“法器”
等关键词,结果要么是无关信息,要么就是需要特殊权限才能调阅的档案,让我这个普通学生望而却步。
一上午毫无收获,我有点沮丧。
难道这条路也走不通?
就在我准备合上最后一本枯燥的《本地寺庙沿革考》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林枫?这么用功?”
我抬头,又是苏婉清。
她今天抱着一摞厚厚的古籍,看样子也是来查资料的。
她看到我桌上摊开的关于寺庙历史的书,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你对佛教历史也感兴趣了?”
我有点尴尬,总不能说我在找一尊可能关系到整栋楼安危的罗汉像吧。
我只好含糊地说:“啊,随便看看,写点课程小论文。”
这借口烂得我自己都不信,考古系写佛教史小论文?
苏婉清却信以为真,或者说,她对我这个“有点特别的学弟”
产生了更大的好奇。
她在我对面坐下,把书放下,我瞥见最上面一本是《古建筑榫卯结构研究》,嗯,很符合她的专业。
“你要查哪方面的?说不定我能帮上忙。”
苏婉清热情地说,“我们社团有时候也会研究本地的古建筑,包括一些废弃的寺庙。”
我心里一动!
对啊!
苏婉清是古建筑保护社团的!
她说不定接触过相关的资料或者人脉!
我犹豫了一下,决定有限度地透露一点信息,看看能不能引出线索。
“其实,我对城南那个……镇岳寺,挺感兴趣的。
可惜资料太少了。”
“镇岳寺?”
苏婉清眨了眨眼,思索了片刻,“哦,那个毁了的古寺啊。
我知道的不多,不过……”
她突然想起什么,“我们社团上学期请过一位退休的文史馆员来做讲座,他好像对本地消失的寺庙很有研究,讲座里还提到过镇岳寺,说它好像……有点特别。”
特别?我立刻竖起了耳朵:“怎么个特别法?”
苏婉清努力回忆着:“那位老馆员说,镇岳寺在鼎盛时期,好像不以诵经念佛见长,反而以……以铸造法器闻名?尤其是各种降魔杵、罗汉像,据说特别灵验,甚至有点……凶?对,他用了个词,叫‘煞气重’,说他们的法器都带着一股子杀伐之气,所以特别受一些边军武将的推崇。”
以铸造法器闻名!
煞气重!
受边军武将推崇!
这信息太关键了!
完全印证了陈骏的说法!
这镇岳寺走的就不是温和路线,是金刚怒目、以降魔卫道为己任的硬核风格!
他们铸造的降龙罗汉像,自带煞气用来以煞镇煞,就完全说得通了!
“那位老馆员……还能联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