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列车终于缓缓停靠在黔东南一个偏僻的县级小站。
站台简陋,空气湿润而清新,带着泥土和植物的气息,与北方城市的干燥截然不同。
远处,墨绿色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连绵起伏,如同沉睡的巨兽。
经历了夜间的袭击,我们一行人格外警惕。
随着人流下车,小雅如同幽灵般混在人群中,锐利的目光扫视着站台的每一个角落。
秦墨和陈骏一左一右,看似随意地护着脸色依旧有些苍白的苏婉清。
我则跟在最后,辨气术全力运转,感知着周围的气息。
小城似乎刚刚苏醒,站前广场上零星有几辆等客的破旧中巴车和摩托车,司机用难懂的方言吆喝着。
空气中弥漫着辣椒和某种香料的味道,带着浓郁的边地风情。
暂时没有现明显的能量异常或恶意窥视,但那种被无形目光注视的感觉,并未完全消失。
“先找地方安顿,收集情报。”
秦墨低声道。
我们事先准备的掩护身份是某大学民俗文化考察队,目标是调查西南少数民族古村落文化,合情合理。
小雅早已通过渠道预定了一家本地人开、相对干净隐蔽的家庭旅馆。
旅馆位于县城老城区的一条青石板小巷深处,环境清幽,不易被注意。
老板是个沉默寡言的黑瘦中年人,收了钱,递过钥匙,便不再多问,似乎对形形色色的外来客习以为常。
安顿好行李,我们聚在最大的房间里开会。
窗户紧闭,窗帘拉严。
“袭击者没有追来,要么是试探结束,要么是在等待更好的时机。”
陈骏分析道,“这里已经是隐雾山的外围,对方的地盘。
我们的一举一动,可能都在监视之下。”
“苏同学的情况怎么样?”
秦墨看向苏婉清。
苏婉清经过几个小时的休息,气色好了些,但眼神中依旧残留着一丝惊悸和困惑。
她摸了摸胸口:“好多了,就是……感觉这里好像有团暖暖的气在流动,和之前不一样了。”
她指的是觉醒后的青鸾灵韵。
“这是好事,说明你的守护力量正在适应和成长。”
秦墨安慰道,但语气严肃,“但也要学会控制它,避免在不必要的时候引起注意。
接下来的行动,你需要更加小心。”
苏婉清认真地点了点头。
“小雅,打听消息。”
秦墨下令。
小雅点了点头,无声无息地离开了房间。
她是团队的眼睛和耳朵,擅长从市井流言和底层渠道获取关键信息。
我和陈骏则开始检查装备。
武器、符箓、丹药、急救包、野外生存工具……每一件都仔细清点,确保万无一失。
止水斋的玉牌被我取出,握在手中,能感觉到其中蕴含的指引之力似乎清晰了一丝,玉牌上山峦的轮廓,与窗外远山的剪影隐隐重合。
苏婉清安静地看着我们忙碌,眼神复杂。
她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开始整理之前收集的关于西南民俗的资料,试图从中找到与“雾拢寨”
、“青鸾”
相关的蛛丝马迹。
她的专注和努力,让人心疼,也让人敬佩。
下午,小雅带回了初步情报。
“县城里关于‘隐雾山’的传闻很多,但大多语焉不详,都说是‘有去无回’的鬼地方。
本地人很少靠近深山。”
小雅的声音依旧清冷,“不过,我打听到一个经常往山里运货的老马帮,他们偶尔会接近隐雾山的外围,用盐巴和药品跟山里的生苗换山货。
或许能从他们嘴里套出点有用的。”
“老马帮……”
秦墨沉吟,“接触一下,但要小心,确保不是陷阱。”
“明白。”
小雅点头,“另外,关于‘雾拢寨’,有几个老人有印象,说是几十年前还存在的一个很封闭的寨子,信奉‘山鬼’和‘神鸟’,后来好像因为一场山火和瘟疫,寨子就荒废了,幸存的人都搬走了,具体位置没人说得清,只大概知道在隐雾山北麓的深谷里。”
雾拢寨荒废了?这消息让我们心中一沉。
如果寨子没了,那件鸟形木雕的线索就可能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