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宫殿的梁柱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图案,用黄金镶嵌,熠熠生辉;地面铺着光滑的大理石,倒映着宫殿的影子;连窗棂都是用琉璃制成,阳光照射下,五彩斑斓。
“好!
好一座宫殿!”
杨广拍手叫好,当即赐名“显仁宫”
,下令让萧皇后与众妃嫔一同迁入。
萧皇后是后梁主萧岿之女,才貌双全,素来温婉贤淑。
她看着这座耗费无数民力建成的宫殿,心中虽有不忍,却慑于杨广淫威,不敢多言。
住进显仁宫后,杨广日日与萧皇后及众妃嫔饮酒作乐。
可没过多久,他便觉得腻了。
这日,他看着宫苑中从江南运来的花木,突然长叹一声:“江南山水秀丽,六朝金粉更是名不虚传。
当年孤平陈时,未能好好游览,如今身为天子,何不前往江淮巡幸一番?”
萧皇后闻言,连忙劝道:“陛下刚登基不久,国事未稳,此时巡幸恐不妥。”
杨广却摆了摆手:“孤意已决。
况且巡幸也是为了体察民情,彰显大隋天威。”
他当即召集百官,商议巡幸之事。
大臣们都在为走陆路还是水路争执不休时,尚书右丞皇甫议站出来躬身道:“陛下,陆路颠簸,不利于观览沿途风光;水路虽好,可江河多向东流,南北不通。
臣以为,不如开凿一条通济渠,引洛水入黄河,再引黄河入汴水,汴水入泗水,最后汇入淮水,这样陛下便可乘船直达江淮。”
杨广眼睛一亮。
开凿运河既能方便自己巡幸,又能加强南北交通,可谓一举两得。
他当即拍板:“就依你所言!
命你为监工,征调民夫百余万,务必尽快完工。”
皇甫议领命而去。
数百万民夫被强行征召,他们拿着简陋的工具,在河道两岸日夜挖掘。
杨广还下令,运河宽四十步,两岸要修筑御道,遍植杨柳,每隔百里建造一座行宫。
为了赶工期,各地官吏对民夫严刑峻法。
民夫们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承受繁重的劳役,常常有人累得倒在地上,再也起不来。
与此同时,黄门侍郎王弘也奉命前往江南,督造龙舟及杂船数千艘。
龙舟分为四层,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层有一百二十间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下层则供内侍居住。
萧后的翔螭舟虽比龙舟小些,却也奢华无比。
此外,还有数千艘船只,供王公大臣、妃嫔公主及僧尼道士乘坐。
就在运河即将完工,杨广满心欢喜地准备巡幸江南时,一个噩耗传来:宣华夫人忽患暴疾,与世长辞。
杨广得知消息后,当即赶往别苑。
看着宣华夫人冰冷的尸体,他忍不住失声痛哭:“爱妃,你怎就这么离孤而去了?”
他想起宣华夫人的温柔婉约,想起两人在仁寿宫的初遇,想起洛阳行宫的缠绵,心中悲痛欲绝。
萧皇后赶来劝慰:“陛下,人死不能复生,还请节哀。”
杨广抹了把眼泪,长叹道:“佳人难再得,这天下再没有如宣华这般懂孤的人了。”
萧皇后看着他悲痛的模样,心中一动,轻声道:“陛下,天下之大,佳丽无数,何不再选些美人入宫,以解相思之苦?”
杨广闻言,眼睛猛地一亮。
他看着萧皇后,笑道:“还是皇后懂孤。”
当即下令,命内监许廷辅等人分赴各地,采选绝色女子入宫,无论官宦士庶人家,只要容貌出众,一律不得违抗。
许廷辅等人领命而去。
他们带着兵丁,走遍天下各州郡,只要见到美貌女子,便强行掳走。
百姓们哭声震天,却敢怒不敢言,新帝的旨意,谁敢违抗?
而此时的杨广,早已将宣华夫人的死抛到了脑后。
他站在显仁宫的高台上,望着远处正在修建的运河,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乘坐着华丽的龙舟,沿着运河南下,两岸百姓跪地欢呼,江南的佳丽环绕身侧,那才是帝王该有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