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明端起酒杯,掩饰住了自己的一丝失望。
“唉,算了。”
“刘处长,我知道你在想什么。”陆荣炳苦笑,“我们这些人,都还没有雇佣外国人去搞政治公关的习惯,总觉得不靠谱,信不过他们。”
“我明白,所以说算了。”
“慢慢来吧,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陆荣炳自我安慰道。
刘清明点点头。
确实如此。
对于陆荣炳和奉都集团的领导们来说,他们首先是官员。
只要把事情办成了,对上对下就都有了交代。
至于更长远的未来,那是下一任的事情。
先庆功,把眼前的胜利果实拿到手再说。
“来,刘处长,我带你去认识一下我们奉都的领导。”陆荣炳热情地拉着他。
这次并购是奉都集团的头等大事,集团里但凡有点级别的领导几乎都来了。
听说刘清明是国家发改委的实权副处长,这些人立刻表现出了十二分的热情。
以后打交道的机会多的是。
现在结个善缘,绝对是明智之举。
要是在京城,他们想把这位年轻的处长单独约出来,恐怕连门都摸不着。
刘清明也是来者不拒。
东北片区,正好是他的分管范围。
奉都集团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典型,能挣扎着活到现在,背后是整个宁远省在全力扶持。
他早就计划着要去东北调研,奉都是必去的一站。
就这样,刘清明在一片笑语晏晏中,与奉都集团的人、宁远省工业厅的人、华夏领事馆的官员、德方西斯公司的管理层、阿舍斯莱本的地方政府官员,甚至是德国相关行业的代表们,一一碰杯,相谈甚欢。
整个酒会,洋溢着成功和胜利的热烈气氛。
***
而在万里之外的清江省云州市。
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根据刘清明的建议,由清江省国资委牵头,一份红头文件正式下发。
云州电子一厂、二厂等多家经营状况一般的国有企业被整合重组。
一个全新的省级国有企业——云州高科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集团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云州大学等本地高校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紧接着,云州高科集团旗下的第一家全资子公司——云州电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这家公司,就是刘清明整个计划中,用来承接欧洲先进技术的核心载体。
在他的设计蓝图中,这家公司最终会是一家合资公司。
它将把德国的蔡司、甚至是岛内的积架等所有相关的产业链企业,全都拉进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公司的生产模式,将完全对标荷兰的阿斯麦。
全球采购,集成创新。
研发中心可以放在欧洲,但最大的生产基地,必须放在清江!
全球化。
这才是刘清明用来打破西方技术封锁,降低他们警惕性的最终王牌。
他要让那些高高在上的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觉得,这家华夏公司的命脉就攥在他们手里。
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切断零部件供应,掐住华夏半导体产业的脖子。
只有让他们抱有这样的幻想,他们才有可能松开封锁的锁链。
刘清明坚信,从“911”事件之后到2008年奥运会之前,是华夏发展最宝贵的一段战略机遇期。
整个西方的注意力,都被反恐战争牢牢吸引。
等到他们回过神来,会猛然发现,华夏已经深度融入了全球化进程,成为全球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甚至无法摆脱的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