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的反应非常积极,一个劲地向我推销他们的产品,还表示如果我们有紧急订单,他们可以随时调整生产线,优先为我们生产。”
刘清明听完,笑了。
这个信息太重要了。
“经济危机的影响已经这么深了。”
“蔡司这种级别的百年老店,也开始为订单发愁了。”
“他们已经认识到了华夏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且开始主动布局。这就是我们最大的筹码之一。”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不过,这张牌要慎用,不能轻易打出去。”
许凝看着白板上那个代表“日本资本”的方块,还是有些不解。
“所以,你真的准备和日本人联手?”
“我总觉得跟他们合作,心里不踏实。”
刘清明摇了摇头。
“不能说是联手,用‘利用’这个词更准确。”
“在这件事上,日本人远比我们更着急。一旦阿斯麦拿到了新技术,第一个死的就是尼康。我们只是失去一个可能的机会,他们失去的却是整个未来。”
“我们的目标和他们的目标,看似在‘搅黄阿斯麦’这一点上重合,但本质完全不同。”
许凝还是觉得云里雾里。
“绕来绕去,我还是没看出来,我们成功的可能性到底在哪里。”
刘清明坦然承认。
“没错,因为我们现在做的所有事情,都还只是在外围敲边鼓。”
“我们还没有真正找到,可以一击制胜的核心阵地。”
丁奇此时也提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清明,我还是不太明白。”
“你的任务,是为清江省引进技术和产业。就算我们成功搅黄了积架和阿斯麦的合作,你准备怎么把他们引到清江去?”
“我们国内,并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替代阿斯麦的角色。你干掉了阿斯麦,王坚和积架公司又能选择谁呢?”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
刘清明放下马克笔,转身在沙发上坐下。
“这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他看着丁奇和许凝。
“所以,我的计划,得分好几步走。”
“第一步,也是最理想的一步,就是入股阿斯麦。”
丁奇和许凝都愣住了。
“入股阿斯麦?”
“对。”刘清明点头,“由省里的投资平台出面,收购一部分阿斯麦的股份,然后以此为条件,要求他们在清江省建立生产工厂或者研发中心。”
丁奇立刻摇头。
“可能性不大。他们背后的美国资本不会同意的。”
“我知道可能性不大。”刘清明说,“但这本身就是一种策略。一个展示我们实力和诚意的策略。我要让王坚,让积架公司看到,我们不是在空手套白狼,我们是带着真金白银和巨大市场来的。”
丁奇追问:“那如果不成呢?”
“那就启动第二套方案,自己来。”
刘清明说出了一个名字。
“国信组那边,有意让沪微公司和积架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共同研发新型光刻机。”
“沪微?”丁奇对这个名字很陌生。
“对,国内的一家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去年刚在沪市成立的。”
丁奇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一家去年刚成立的公司?他们有什么实力?积架公司能看得上?”
“当然看不上。”刘清明毫不避讳,“所以这事才头疼。我个人也更倾向于第三种方案。”
“什么方案?”
“由我们清江省牵头,联合几家有实力的国企,组建一个全新的合资公司,来承接积架公司的技术。”
丁奇立刻明白了。
“合资?”
“对,多方合资。”刘清明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强大的自信,“而且,我准备把蔡司也拉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