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声此起彼伏。韩宇带着三个儿子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目光敏锐地搜寻着新鲜食材。空气中飘荡着各种食物的香气,让几个饿肚子的孩子更加难受了。
“阿爹,那边有卖包子的!”二郎指着不远处的一个摊位,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韩宇看了看价格,掏出铜钱买了四个肉包子。“先垫垫肚子。”他把包子分给三个儿子,自己却没要。
“阿爹,你也吃。”大郎把自己的包子掰了一半递给父亲。
韩宇摸了摸长子的头:“阿爹不饿,你们吃。”
继续往前走,一个卖野菜的农妇引起了韩宇的注意。那捆野菜青翠欲滴,正是做汤的好材料。
“这野菜多少钱?”韩宇问道。
“二十文一捆。”农妇笑眯眯地说。
“二十文?”韩宇眉头一皱,“十文,要不要?”
“这......”农妇为难地看着那捆青翠的野菜,“老爷,这可是今早刚摘的......”
“八文,不能再多了。”韩宇转身就要走。
“哎哎,十文就十文吧!”农妇连忙应下。
二郎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阿爹好厉害。”
“这叫讨价还价,”韩宇解释道,“以后你们也要学会。”
买完野菜,韩宇又来到肉铺。“掌柜的,这排骨怎么卖?”
“三十文一斤。”
“二十文。”
“这......”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韩宇终于以二十五文一斤的价格买下了排骨。接着,他又买了一只肥鸡。看着手中的食材,他暗自盘算着差价。这些东西在芸香府可要贵上不少。
“阿爹,”大郎提醒道,“阿娘要是问起来......”
“就说花了二两银子。”韩宇眨眨眼,“咱们得让你阿娘少操点心。”
“封口费十文!”二郎和三郎异口同声。
韩宇笑着掏出二十文钱分给两个小子:“一人十文,可不许说漏嘴。”
回到客栈,韩宇让孩子们在外面玩耍,自己则钻进厨房忙活起来。很快,香气就飘满了整个房间。
柳芸闻着香味走进来,看见丈夫正在灶台前忙碌。他的额头上沾满汗水,衣服也被烟火熏得发黑,但脸上却带着笑意。
“这是要破家啊。”柳芸故作责备地说。
“破不了,”韩宇头也不回地应道,“孩子们都瘦了,得补补。”
晚饭时,桌上摆了一大盘红烧排骨,一碗野菜汤,还有一只香喷喷的烧鸡。孩子们围着桌子,眼睛都亮了。
柳芸端着碗,连扫五碗米饭。她心里明白丈夫的小算盘,却也不说破。这样的温暖,值得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吃过晚饭,韩宇带着孩子们去院子里消食。柳芸收拾完碗筷,站在门口看着他们嬉闹的背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第二天一早,全家人的精神都好了许多。柳芸带着孩子们在宁州城里游玩,看杂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