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浓,柳芸回到屋内开始算账。案几上的油灯发出昏黄的光,照亮了她疲惫却专注的面容。
九千两银票扣除成本、工钱和分红,剩下七千五百两。其中三成要上交给华公主,剩下的才是她的收益。虽然数目不小,但要在京城开设专柜,还需要精打细算。
她翻开账本,仔细核算着每一笔开支。
“弟妹,”韩壮在门外轻声唤道,“夜深了,该歇息了。”
“你先去准备明天要带的东西吧,”柳芸头也不抬地说,“记得带上那七千五百两银票。”
韩壮站在门口欲言又止。这是三嫂第一次交给他这么重要的任务,他既紧张又兴奋,生怕出什么差错。
“放心吧,”似乎察觉到他的不安,柳芸抬起头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我相信你。”
得到鼓励的韩壮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去收拾行囊。他将银票小心翼翼地放在最里层,又用布包了好几层,这才稍稍安心。
夜色渐深,村子渐渐安静下来。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偶尔有夜风拂过,带来阵阵清凉。
赵氏轻手轻脚地收拾着桌上的茶具,看着柳芸的背影欲言又止。自从这位三奶奶来了之后,村子里的日子确实好过了许多。可她总觉得,柳芸身上似乎背负着什么重担。
“赵嫂,”柳芸突然开口,“明天再做些鸡蛋糕吧,让韩壮带些去京城。”
“好,”赵氏应道,“我天不亮就起来做。”
柳芸转身回到案几前,继续核算着账目。
秋日的暮色里,一辆牛车缓缓驶过山间小路。枯黄的落叶在车轮碾过时发出细碎的响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
韩宇坐在车上,望着筐里金灿灿的黄梨,嘴角不自觉地扬起。每一个梨子都圆润饱满,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他小心翼翼地用稻草将它们垫好,生怕磕碰。
“这些梨子娘子一定喜欢。”他轻声自语,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想到那个雷厉风行的女子,韩宇心里就暖洋洋的。短短几日,他已将娘子交代的事情全部办妥。如今他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了,虽说那三千亩良田只是个虚名,但那座种满黄梨的山头、镇坊郊外的小院,还有城中的铺子,都是实打实的产业。
青牛迈着稳健的步子,蹄声清脆。韩宇靠在车厢上,任由思绪飘远。记得刚认识柳芸时,自己还是个一无所有的穷书生。是她带着自己闯荡,一步步建立起如今的基业。
夕阳将整片山林染成金色,树叶随风飘落,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雨。远处的山峦笼罩在薄雾中,恍如一幅水墨画。韩宇看得入了神,直到青牛的一声低鸣才回过神来。
村口的景象让他愣住了。
墨具坊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人声鼎沸。村民们个个喜气洋洋,有说有笑。老李头正拄着助行杖跟人炫耀他孙子新买的书包,赵嫂则在向周围的人展示她那双绣花新鞋。
“举人老爷回来啦!”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
韩宇勒住牛绳,只见十三四岁的小萱蹦蹦跳跳地跑过来,“举人老爷,我爹让我谢谢您呢!多亏了您和夫人,我才能继续读书。”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