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轻轻敲打,“现在行情不好,我也是冒着风险收的。”
“那你什么时候去看瓜?”柳芸直视着他的眼睛。
蓝仁被她盯得有些不自在,转头看了看天色,“今天就去如何?”
“那现在就走?”柳芸眼睛一亮,立刻站起身。
蓝仁无奈地看着自己才喝了一口的清露,只好将两碗清露一并喝光。他擦了擦嘴,“你这性子,还是这么急。”
两人分头行动,蓝仁回住处牵马,柳芸出城驾车。在城郊汇合后,一同向韩家村进发。
路上,蓝仁骑在马上,不时回头看看跟在后面的牛车。“你这车,能行吗?”
“放心,”柳芸甩了甩手中的鞭子,“比你那匹马结实多了。”
夏日的田野上,蝉鸣声此起彼伏。道路两旁的庄稼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一片直抵天际。偶尔有农人在田间劳作,见到他们经过,都会停下手中的活计打声招呼。
傍晚时分,村里热闹非凡。种瓜的村民们都将精挑细选的凉瓜搬到村井旁,等待蓝仁估价。没种瓜的村民也端着饭碗来看热闹,孩子们更是欢天喜地地蹭瓜吃。
蓝仁蹲在地上,仔细查看着每一筐瓜。他时而敲敲,时而闻闻,甚至还切开几个尝了尝。村民们屏息凝神,生怕他说出个不好的价钱来。
“柳芸家和韩旺生家的瓜,每斤二十文。”蓝仁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
村民们眼睛一亮,纷纷看向自己的瓜。
“韩老汉家的十二文。”
韩老汉抹了把额头的汗,松了口气。
“其余的都是十文,”蓝仁环视一圈,“还是看在柳芸的面子上才给的这个价。”
“凭什么差这么多?”有人不服气地嘀咕,“都是一样的种子,一样的地,凭什么他们的瓜就值这么多?”
殷欢冷笑一声,目光如刀般扫过说话的人:“同样的种子,同样的雨水,为什么人家韩旺生能种出二十文一斤的瓜?自己付出多少心血,心里没点数吗?”
这话一出,抱怨的人顿时哑口无言。确实,韩旺生家的瓜地,从春天开始就没闲着。施肥、浇水、除草,样样都做得比别人勤快。
等到蓝仁带车来收货那天,银钱入手,村民们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韩旺生家种了一千斤,得了二十两银子,这可是他从未见过的巨款。他激动得手都在发抖,将银子紧紧攥在手心里,生怕一松手就不见了。
文氏种了两亩地,虽然遭了雨,但也收获了十五两六钱银子。她笑得合不拢嘴。
柳芸坐在村井边的木墩上,一边帮忙算账,一边暗自盘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的账本上,在纸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次她家卖瓜得了七十二两银子,加上村民们集资的二百零八两,再加上她自己的一千两,这第一批次的闺秀匣成本已经有了着落。她轻轻咬着笔杆,眼神中闪过期待。
蓝仁收完瓜,走到她身边坐下。“你这是要扩大规模?”他擦了擦额头的汗,“要不要我帮你找些人手?”
柳芸摇摇头,将账本合上,“暂时不用,先把现有的工人培训好再说。”她站起身,拍了拍裙子上的灰尘,“对了,你这次运瓜去哪儿?”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