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边,透过门缝看到一个衣着朴素的小男孩正在院外踌躇。男孩约莫十岁上下,身上的粗布衣衫打着补丁,脚上的草鞋也磨得露出了脚趾,但一双眼睛却格外明亮。
那是青石镇的放牛娃,柳芸一眼就认出来了。前些日子她去村里给人看病,曾见过这孩子。
小男孩手里紧攥着什么东西,不时朝四周张望,神情透着几分急切和不安。
“你找我?”柳芸打开门,语气温和地问道。
“嗯,柳娘子,我认得你。”放牛娃点点头,声音有些怯生生的,“有人让我把这个亲手递给你。”
他将手中皱巴巴的纸条递了过来,纸张已经被他的汗水浸湿了一角。
柳芸接过纸条,眉头微蹙:“是谁让你送来的?可是个年轻的公子?”
“我不认识那个人。”放牛娃摇头,“他戴着斗笠,看不清样子。他说柳娘子看了就明白了。”
说完,小男孩就要转身离开,脚步匆匆,似乎迫不及待要摆脱这差事。
“等等。”柳芸叫住他,快步回屋取了些铜板和一包绿豆糕,“路上吃吧,天热,记得找个阴凉处歇息。”
“谢谢柳娘子!您真是大好人!”放牛娃欢天喜地地接过,一溜烟跑了,转眼就消失在巷口。
柳芸看着手中的纸条,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笑。她太熟悉这种传递消息的方式了,当初在江湖上,这是最常见的联络手段。
她展开纸条,上面是熟悉的笔迹——卫姜那略显潦草却有力的字迹。
纸条上只写了两行字:澄溪镇梨花村霜娘,性命攸关,务必护其周全。
柳芸将纸条反复看了几遍,眉头越皱越紧。卫姜向来行事谨慎,这次竟然如此着急,连具体情况都没有说明,想必事态紧急。
“澄溪镇梨花村在哪?”柳芸走进堂屋,问正在忙活的韩宇兄弟。
韩壮正在整理药材,闻言抬头摇了摇头,又低头继续手上的活计。
韩宇放下手中的药碾,皱眉思索:“澄溪镇在青禾镇西边,但梨花村...没听说过。那边山多路险,我们平日也少去。”
倒是一旁收拾药柜的阿珑开口道:“龙泉岭以西,过青竹村就能找到。那地方我去过一次,村子不大,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外界。”
柳芸眼前一亮,龙泉岭她熟,那里曾是山贼的老巢。她曾跟着师父剿匪时去过,地形复杂,易守难攻。
“我得外出一趟。”她简单收拾了行装,换上一身便于行动的短打扮。
“去梨花村?”韩宇紧张地问,脸上写满担忧,“那边山路难行,匪患也多。”
柳芸点头,示意他别多问。她取下墙上挂着的长刀,刀鞘上的暗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这把刀跟了她多年,见证了无数腥风血雨。
阿珑已经去牵马备鞍了。院子里传来马儿不耐的嘶鸣声。
韩宇跟到门口,看着换上轻便装束、腰间别着长刀的柳芸,心里一紧。
“娘子小心。”他轻声叮嘱,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
“要不带上阿珑?”眼看柳芸要上马,韩宇又喊道,“他对那边路况熟悉。”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