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门,柳芸发现村子冷清了不少。
街道上少了往日的熙攘,院落间少了串门的声音。询问才知道,哑巴等流民都已启程回乡。冬雪将至,山高路远,这一别怕是再难相见。
柳芸站在村口,望着远处的山峦,心中泛起一丝惆怅。
来到墨具厂,柳芸先去食堂找郑氏穆氏。
两位妇人正在准备午饭,见她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
“晚上来家里吃饭。”柳芸笑着说道。两位妇人见她头上戴着新簪子,眼中闪过期待之色。郑氏忍不住问道:“是不是有什么好事要宣布?”
柳芸正要回答,韩木匠急匆匆地找来了。他脸上带着焦急,一见到柳芸就开始说起老太太大寿的事。
柳芸安抚了他几句,示意他不要着急。
来到账房,柳芸开始和算伯一起核算账目。
退股的事情必须理得清清楚楚,一分一厘都要算得明明白白。
柳芸一笔笔地付清银两:退股的250两,书箱利润144两,墨具礼盒分红36两。每一笔数字都写得工整,每一个数额都核对得仔细。
看着手中的银票,柳芸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生意。
算伯在一旁看着账本,忍不住感叹道:“东氏,您真是个做生意的好手。”
柳芸摇摇头,继续专注于账目。
柳芸将退股文书递给韩木匠,看着他颤抖的手在纸上摁下手印。
那枚朱红的手印映得格外醒目,韩木匠眼眶泛红,手指轻轻抚过那份文书。
他的目光在文书上逡巡,似乎想要将每一个字都深深刻进记忆里。
“这两年......”韩木匠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抬起布满老茧的手擦了擦眼角,“这两年多亏了柳总管信任,让我这个老木匠也见识到了新鲜事。”
柳芸望着眼前这个朴实的老人,心中也泛起不舍。
从最初的一张风磨图纸,到如今规模可观的墨具厂,韩木匠一直都在默默付出。
“刘叔,要不要去车间跟大家道个别?”柳芸轻声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温和。
韩木匠点点头,用袖子抹了抹眼角,“好,该去跟他们说说。”
穿过长长的走廊,木屐踩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刚走进第一个车间,工人们就纷纷围了上来。
有人放下手中的活计,有人擦着满是木屑的手,七嘴八舌地询问着。“刘总管这是要去哪儿啊?”“怎么突然要走了?”“以后谁来管咱们啊?”
面对众人的询问,韩木匠一时语塞,只是不停地点头应着。
柳芸站在一旁,默默观察着众人的反应。
角落里,韩松和韩峰交头接耳。
“大家别担心,”柳芸适时开口,“新的总管很快就会上任。”这句话像是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工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