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木匠家的院子焕然一新,与往日判若两处。
露台依着主宅外围而建,仿照桂院门口的观景台格局,搭了个宽敞的茅草棚。
棚内陈设讲究,灶台、桌椅、木板一应俱全。
炊烟袅袅升起,茶香四溢。
韩木匠站在院中,望着这片由自己亲手打造的天地,眼眶湿热。
这些年来,他们家的日子蒸蒸日上,不仅添置了新家具,就连院落也比韩大禄家气派了许多。乔迁之日,韩木匠特意准备了上等的香瓜子和好茶,邀请柳芸夫妇与少阳润师徒前来赏雪品茗。
茅草棚里,炭炉烧得正旺,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芸娘,你看这样布置如何?”暖房宴散后,韩木匠拉着柳芸,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
柳芸环视四周,目光在每处细节上停留。她不禁感叹,自己随口提的建议,韩木匠竟都一一记在心上,且做得比预想的还要好。
“天气渐冷,光靠炭盆和薄被恐怕不够。”柳芸若有所思地说,“瞧你院子里囤着不少干草,不如编些草帘挂在四周,既能挡风,又显得雅致。”
韩木匠眼前一亮,连连点头:“对对对,芸娘说得是。”
“茶煮得不错,”柳芸轻抿一口,“不过可以多备些品类,让客人有得选择。这瓜子的香味很独特,配上这处的风景,倒是绝配。”
一旁的韩木匠媳妇搓着手,有些局促地说:“柳总管,我们还准备了客房,您要不要去看看?”柳芸点头应允,跟着他们来到客房。
房间朝阳,铺着崭新的木地板,家具都是韩木匠特地去镇坊茶馆取的样子。可总觉得少了些文人雅致的气息。
“要不要挂些字画?”柳芸提议道,“茶棚那边也可以备些文房四宝,让来往的客人题诗作画。若是遇到好的,还可以做成木牌挂起来。”
“这主意好!”韩木匠兴奋地搓着手,“我这就去准备笔墨纸砚。”韩木匠媳妇犹豫了一下,小声道:“柳总管,能不能...能不能请您家的客人题个诗挂在茶棚外头?”
话一出口又连忙摆手,“不方便就算了,是我想得太多。”
柳芸浅笑:“何不亲自去请?”
“那些书生都进不了门,我们哪敢去打扰......”
“一来是拜访,二来可以送些土特产,”柳芸意味深长地说,“先生刚才还夸你家的瓜子香呢。”韩木匠媳妇顿时恍然大悟,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连声说:“对对对,我这就让孩子们去采些新鲜的山货。”
送柳芸过河时,韩木匠特意绕到新建的桥边。
桥墩已经修得结实,暂时铺了木板,照这进度,年前就能完工。
不远处是村里合资建的磨坊,就选在韩木匠家附近,惹得不少村民眼红不已。
回到墨具厂门口,柳芸婉拒了韩木匠继续相送的好意。在回家的路上,她遇到了从桂院回来的韩宇。
两人都疲惫不堪,只是并肩往家走。
夜色渐深,孩子们已经睡了,明天还要早起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