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芸将宁仙官送来的谢礼一件件摆在桌上,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在她的指尖流淌。
屋外蝉鸣阵阵,夏夜的热气还未完全散去。
两匹绸缎在月色中泛着柔和的光泽,提花纹路若隐若现,美得令人屏息。她轻轻抚过布料,丝滑的触感让她不禁想起了前世那些精致的衣裳。
“真是好料子。”柳芸低声感叹,目光中闪过一丝恍惚。
她将绸缎小心叠好,现在的日子虽然安稳,但那些艰难的岁月她始终未曾忘记。
柳芸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布料,脑海中已经浮现出几件冬衣的样式。
大郎的身量又长高了,去年的棉袄怕是穿不下;儿郎性子活泼,衣服总是磨损得快;小儿子正是长个的年纪,也该添置新衣了。
桌角的两只铜手炉泛着温润的光泽。
一只小巧精致,正好带去厂里暖手,寒冬腊月的清晨,工人们总是搓着冻得通红的手指开工。
另一只她暂时没想好给谁,毕竟家里四个孩子,只给一个总是不妥。
“先收着吧。”柳芸将手炉放进柜子,“往后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五套文房四宝摆在眼前,每一套都精工细作。她用指腹轻轻摩挲墨条,丝滑的触感与集市上那些粗制滥造的完全不同。
砚台上的雕工更是绝妙,葡萄藤蔓盘旋婉转,卧冰求鲤栩栩如生。
“这套留给我自己。”柳芸挑了葡萄纹样的,其他四套正好分给孩子们。想到孩子们收到礼物时欢喜的模样,她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
目光落在那对银嵌青玉手镯上,柳芸不由想起末世时的日子。那时候,一切装饰都是多余的,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每一天都在与死亡赛跑,哪里还有心思打扮?
她试着戴上手镯,尺寸略大,在手腕上晃动时发出清脆的声响。
青玉中的棉絮纹在月光下若隐若现,美得令人沉醉。柳芸看着镜中的自己,恍然间仿佛又回到了年少时光。
“下次去府城,就戴着它们。”柳芸轻声说,却还是将手镯收了起来。
现在的她,更习惯素面朝天的模样。
村里最近热闹非凡,城里来的贵人要在此建宅,一车车青砖青瓦不断运进村里。
工地上人声鼎沸,锤声叮当不绝于耳。
新修的大路平整宽阔,不仅方便了运输,也让外嫁的姑娘们回娘家更加便利。
三里地的赵家村王氏,五里地的文家塘谭氏,都是踩着新路来送货的。当然,她们回来的主要目的还是给墨具厂送肩带。
兰娘站在院子里,仔细检查着送来的货物。她的眼睛锐利得像鹰,任何一点瑕疵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这个针脚太松了,得重做。”兰娘指着一条肩带说。
送货的妇人连忙解释:“昨晚赶工,天太黑了些......”
“做工不好,工钱就要打折。”兰娘态度坚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