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阿珑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夫人,老爷,宁家的队伍已经到了青石镇,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就能到。”
“娘子,我是不是该换身衣服?”韩宇急匆匆跑进院子,在屋里翻箱倒柜,“要不咱们骑马过去,要不就坐车?”
看着丈夫恳切的眼神,她叹了口气。“阿珑,他们一共来了多少人?”她坐直身子,目光如炬。
“回夫人的话,除了护卫、书童、丫鬟、车夫,加上宁家小公子和少阳润先生,共二十人。”“这么多人?”大郎惊呼,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里满是惊讶,“咱们家住不下啊!”韩宇挠头,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我还想着让先生住我们家呢...”
柳芸看了看天色,当机立断,“你带着孩子们去接人,我去找村长借两间空屋。”她站起身,拍了拍裙摆上的灰尘。
“阿珑,准备三桌饭,就按平常的标准来。”她转头吩咐道,“别太铺张,但也不能太寒酸。”临行前,韩宇感激地看着妻子,眼中闪过一丝温柔,“多亏有你。”
“少废话,”柳芸白了他一眼,语气却不似往日那般严厉。
韩宇郑重地对妻子一抱拳,这才驾车带着孩子们去迎接。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柳芸的目光渐渐柔和。
“呵,”她轻笑一声,“这混账倒是学会礼数了。”说着,她转身朝村长家走去,脚步匆匆。村里的人们看到这一幕,纷纷驻足观望。
有人窃窃私语,说韩家这是要来贵客了;也有人摇头叹息,觉得韩宇不过是在做无用功。
远处,马蹄声越来越近。
韩峰在厂里走不开,老汉又在地里忙活,这个家里的男人们从来都闲不住。
秋日的阳光斜斜地洒在院墙上,将砖瓦的影子拉得老长。
柳芸踏进院子时,一片宁静中夹杂着细碎的生活声响。
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皂角香,混合着晒干黄豆特有的清香。郑氏正在院中浆洗衣物,手上的动作麻利而有节奏。
木盆里的水随着她的动作荡漾,溅起细小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
穆氏刚从墨具厂回来,头发还带着些许汗意,正接过文氏手中的孩子,轻声细语地哄着。
文氏则拿起棒槌,在屋檐下有条不紊地敲打晒干的黄豆壳,“咚咚”的声响富有韵律。
三个女人齐刷刷抬头看向她,动作整齐得仿佛事先排练过。
“家中储备却不够丰盛?”文氏手中的棒槌停了下来,随意地问道。她的目光却在柳芸身上打量,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不寻常。
郑氏眼睛一亮,八卦的性子立刻显露出来。她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快步走到柳芸身边:“三弟妹,我听说老二一大早看见你家阿珑在青石镇路口张望呢,这是在等谁啊?”
柳芸看了眼已经昏昏欲睡的小虎,压低声音道:“婶婶、嫂子们,寒舍即将迎来两位贵宾,还望诸位相助一二。”
她直接挑明了来意,把即将到访的大儒身份、人数和预计停留时间都说了个清楚。
“天呐!”穆氏惊呼一声,赶紧捂住嘴,生怕吵醒了孩子。
她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声音压得极低:“这位学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