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里铺着干净的稻草,墙角还堆着些柴火,倒也不算太冷清。
“以后你们就跟着韩大禄干活。”柳芸对莲儿父女说道,“修路的事情已经安排好了。”
莲儿父女刚要下跪道谢,柳芸连忙将他们扶起。
她不习惯这样的场面,轻声说道:“不必如此,该谢的是村里人。”
“夫人贵姓?”莲儿这才想起还不知道恩人的名字。她抬头看着柳芸,眼中满是感激。
“我姓秦,叫柳芸。”柳芸注意到他们行李单薄,又补充道,“我让人给你们送床被子来。天气转凉了,晚上别着凉。”
安顿完这些事,柳芸便带着阿珑往家走。
暮色四合,河边的芦苇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
刚到河岸边,就听见四娘欢快的声音:“阿娘!”磨坊门口,四个孩子正提着灯笼等她。
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映得孩子们的脸忽明忽暗。
“功课做完了吗?”柳芸问道,伸手摸了摸四娘的头。
“都完成了!”三郎得意地说,挺直了胸膛,“诗也背过了,要不要听听?”二郎也不甘示弱:“我还预习了明后天的课程呢。先生说我进步很快。”
“真是我们家的读书王!”柳芸笑着夸奖,看着孩子们天真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什么王啊?”二郎歪着头,一脸困惑。“就是夸你用功。”柳芸解释道,顺手整理了一下他有些凌乱的衣领。
“阿娘,那些人要一直住在村里吗?”大郎指着韩家祖屋的灯火问道。
夜色中,柳芸点了点头,那几点灯光显得格外明亮。
推开家门,柳芸简单说明了修路的事。屋内温暖如春,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汤,香气四溢。“太好了!”四娘欢呼雀跃,蹦蹦跳跳地说,“以后上学就不会迟到了。再也不用踩着泥巴走了。”
“那我是不是可以多睡会儿?”三郎眼睛一亮,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
大郎敲了下他的脑袋:“你要是早点睡,就不会起不来。整天赖床,也不害臊。”
“阿娘,大哥打我!”三郎躲到柳芸身后告状,却又偷偷做鬼脸。
“那你打回去。”柳芸笑道。
大郎主动把头凑过去,一副任打任罚的模样。三郎却迟迟不敢动手,最后只是哼了一声,转身去摆碗筷了。
“三郎,睡前记得憋着点别喝水,免得半夜总起来。”柳芸叮嘱道。她记得三郎总是半夜要去茅房,每次都把自己冻得够呛。
“阿娘,我帮你盯着他!”四娘举手自告奋勇,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好了,都去洗漱睡觉吧。”柳芸看天色已晚,催促道。
她给每个孩子盛了一碗热汤,看着他们喝完才放心。
等孩子们都睡下,柳芸找出一床干净的旧被褥,让阿珑送去给莲儿父女。被子虽然旧了些,但还算暖和,总比他们现在的境况强。
阿珑身如轻燕,不过一个转身的功夫,他站在门口。
“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