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柳芸站在车上,目光扫过熙攘的人群。村民在饥饿中燃起了希望。
太阳西斜时,六千斤粮食已经售罄。
围观的流民还在不断增加,柳芸只得承诺明日再来。
她的声音有些沙哑,但依然坚定,“明天这个时候,我们还会来。请大家相信我们,也请大家互相体谅。”
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有人甚至激动得落泪。柳芸看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回程路上,阿珑看着车厢里堆积如山的铜钱,笑得合不拢嘴。他兴奋地说道:“夫人,咱们这一趟可真是赚大发了!”
柳芸闻言,却没有表现出太多喜悦。她的目光望向远方,思绪似乎飘到了别处。
“阿珑,”她突然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等工厂稳定了,我要去府城一趟,家里就靠你了。”
阿珑愣了一下,随即重重点头,“夫人放心!我一定把家里照顾得妥妥当当的。”他顿了顿,又问道:“夫人去府城是为了......”
柳芸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轻轻叹了口气,“有些事,总要面对的。”
阿珑虽然不太明白,但也不再多问。他知道,夫人做事总有她的道理。
车队缓缓驶入村口,柳芸的思绪又回到了眼前。她看到一群村民候在厂门口。
这些日子,村里人对她的态度可谓是天翻地覆。
从最初的怀疑、排斥,到现在的信任、依赖,这种变化让柳芸压力倍增。
李奶奶搓着手走上前,脸上带着些许忐忑。“芸娘啊,”她开口道,声音有些颤抖,“听说你今天卖粮去了?”
柳芸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心下了然,“想让我帮你们卖粮?”
“是啊是啊,”李奶奶不好意思地笑了,“就那么一点点余粮。大家伙儿听说你卖粮的价格好,就想着能不能也沾沾光。”
柳芸沉吟片刻,然后点头道:“可以,不过得说清楚,价格会随行就市,我不能保证每天都是高价。”
村民们连连点头,脸上露出喜色。
很快,家里就挤满了前来登记的人。
三郎四娘拿来笔墨,大郎二郎搬来秤具。阿珑负责称重,二郎在一旁报数。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柳芸站在一旁,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
或十来斤,或一两斤,虽然不多,但对这些村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柳芸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心中也感到欣慰不少。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柳芸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喘口气。她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仰头望着满天繁星。
阿珑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走来,“夫人,喝点汤吧,一天都没好好吃东西了。”
柳芸接过碗,轻轻抿了一口。
她看向阿珑,突然问道:“阿珑,你说我们这么做,真的能帮到大家吗?”阿珑愣了一下,然后坚定地点头,“当然能!夫人您看,就今天一天,多少人吃上了便宜的粮食?多少村民卖出了余粮?这不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