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户入村闹出不小风波。待来到水井边,韩老头早带着满院子人在那等候了。
韩宇将马车停下,两口子带着四个娃娃挨个打了招呼。“爷、奶、大伯大伯娘、二伯二伯娘、小叔、银莲银贵,还有小虎呢?”
穆氏笑着应道:“睡了,在家里呢。这孩子,困得不行,怎么叫都叫不醒。”韩老头边应着边不住开口:“归来便好、归来便好。”
他的目光在柳芸和韩宇身上来回打量,似乎在确认这一路上有没有受苦。
文氏嘱咐柳芸和韩宇:“放下物件就来家用饭,省得忙活。我让你大嫂准备了好些菜。”
“我给你们煮碗鸡蛋面,量管够!”郑氏在旁附和道,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量管够”这三个字份量极重,柳芸立马点头:“好的大嫂!”她生怕郑氏心疼反悔,连忙应承下来。银贵拉着大郎二郎说:“私塾歇业半月,不必去私塾了。待明日咱们结伴上山逮雀子!”
四兄妹欣喜相望,不用上学的消息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讯。三郎使劲抬起胳膊,“银贵哥,我也要去,我也想去捕鸟。”
“行,你可带了吃食没有?若带了便准你去。”银贵嘿嘿一笑,话音未落就挨了韩松一记脑崩。“亲兄弟还要讨好处?反了你了!”韩松没好气地说,但眼中带着笑意。
银贵忙不迭捂头躲到三婶背后,嘴里不停地求饶:“小叔,我错了,我错了!”韩松看在柳芸的份上,远远指着那小兔崽子。
听见银贵认错,这才放过他。夜色渐深,村里的灯火一盏盏亮起。远处传来阵阵犬吠,夹杂着晚归的村民说笑声。
柳芸站在院子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闻到了熟悉的泥土芬芳和稻谷清香。这就是家的味道,让她感到无比安心。晚饭时分,郑氏果然煮了一大锅鸡蛋汤面。热气腾腾的面条上飘着香葱末,金黄的鸡蛋花点缀其中,香味四溢。
“快趁热吃。”郑氏一边给孩子们盛面,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这些日子村里的事。柳芸一边听着,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
墨具厂的扩张、村里人的就业、还有那些流民......每一件事都需要她细细思量。
但此刻,她决定暂时将这些烦恼放到一边。
夜深了,村子渐渐安静下来。
柳芸站在窗前,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马车在颠簸中缓缓停在院门前,车轮碾过的尘土还未完全落定,四娘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裙摆带起一阵细小的尘埃。
她兴冲冲地指着车上大包小包的行李,眼睛亮得像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姐,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四娘一边说着,一边从行李堆里翻出一个精致的花灯,“这可是府城最有名的绸缎铺子里买的,晚上放在床头可好看了,你夜里起来也不怕黑。”
银莲眼中闪过惊喜,她快步上前,一把将四娘搂进怀里:“你这丫头,就知道疼我。”说着,她的眼眶微微泛红,“你就是我最贴心的妹妹!”四娘在姐姐怀里蹭了蹭,露出一口小白牙:“那是自然,谁让你是我最好的姐姐呢?”
姐妹俩抱在一起笑闹,欢声笑语在院子里回荡。
柳芸站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她的目光扫过院子,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