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芸站在街边,看着四个孩子摆好摊位,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青石板路上,府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大多是赶考的学子,身上都背着沉重的书箱。
这一次来府城,她可不是真为了代写书信。
看着孩子们认真摆放展示品的模样,柳芸心中泛起一丝暖意。这些日子以来,孩子们都懂事得让人心疼。
“娘,我们真的要在这里写信吗?”大郎抬头看向柳芸,眼中带着几分困惑。他的目光扫过街道两旁林立的商铺,那里面传来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柳芸轻轻摇头,手指抚过书箱光滑的表面:“等着看就是。”二郎正忙着整理桌面,将几只样品摆放整齐。
阳光下,木质书箱的纹理清晰可见,每一道都透着精湛的工艺。
四娘蹲在一旁,小手不停地擦拭着展示用的墨韵匣,认真得像是在对待什么珍宝。三郎则站在摊位前,目光警惕地打量着来往的行人。
果然,没过多久,路过的行人就被兄妹四人桌上的灵翼书箱吸引了目光。几个身着青衫的书生放慢脚步,目光在书箱上流连。
“这书箱...怎么和寻常的不太一样?”其中一个相貌清秀的书生停下脚步,眉头微蹙
。二郎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立刻站起身来:“这位相公,要不要看看我们的灵翼书箱?”
说着,他熟练地打开书箱,仿佛变戏法般展示着内部的结构,“您瞧,这转轴设计得巧妙,开合自如,还能放下这么多东西。”
“咦?这门轴...”书生俯身细看,手指轻轻触碰着转轴处的精巧结构。韩木匠的手艺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转轴的设计源自普通门轴,但经过缩小改良后,不仅开合流畅,还几乎听不到噪音。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展现出非凡的匠心。
“这...这做工真是精妙。”书生忍不住伸手抚摸着书箱的表面,“木料选用得也好,既轻便又结实。”
周围渐渐聚集起更多人,都对这新奇的书箱产生了浓厚兴趣。
有人试着打开合上,有人仔细查看转轴构造,更多的人则在询问价格。
“请问,这书箱在哪里能买到?”一个身着绸缎的年轻人开口问道。
四娘眨着大眼睛,手指向箱底那行铭文:“青禾镇韩家村产。”她清脆的声音引来不少人的注意。
“青禾镇?那可有点远...”书生脸上露出失望之色,“要是能在府城买到就好了。”
柳芸适时上前:“这位相公,咱可以试试另一个方法。”她的声音温和,带着几分笑意。
“哦?什么办法?”书生转头看向她。
“若是能凑够五十只的订单,我们可以直接送货上门,还能给您更优惠的价格。”柳芸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本账册,“您若有意,可以先登记下来。”
书生眼前一亮:“五十只...这倒是个好主意,我可以找同窗一起买。正好快到科考的日子了,大家都需要新书箱。”
“对了,还有这墨韵匣。”柳芸拿起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