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阿娘,你一定要小心啊。”四娘小声说道,大眼睛里闪着泪光。
“放心,阿娘很厉害的。”柳芸笑着刮了刮她的小鼻子。
三郎已经睡着了,小脸蛋红扑扑的,嘴里还在嘟囔着什么。柳芸轻轻给他掖了掖被角,起身走到窗前。
清晨,柳芸急着去镇上买些必需品。
韩大禄早早就等在那里,不时踮起脚尖张望,眼巴巴地望着村里的方向。
他的马车上装满了新鲜的瓜果,是要送到镇坊饭馆的货物。
虽说柳芸答应的事从不食言,可他这个急性子就是按捺不住。
远处传来清脆的马蹄声,韩大禄立即挺直了腰板。
柳芸驾着马车缓缓驶来,车上整齐地坐着大郎银贵等五个孩子,每个人都穿戴得齐整,背着书包,神采奕奕。
“柳娘子,我等候多时了。”韩大禄搓着手,脸上堆满笑容。
柳芸微微颔首:“大福叔来得真早。”
“这不是想着跟柳娘子同行嘛,路上也好有个照应。”韩大禄赶着自家马车跟上,“最近路上总是遇到些陌生面孔,多个人总归安心些。”
马车沿着官道前行,柳芸注意到,在田埂和路边的树丛间,时不时会出现一些陌生面孔。
这些人衣衫褴褛,身上都背着打满补丁的布袋,远远看到马车就躲开。
“阿娘,”大郎小声说道,手指着路边一个匆匆躲进麦田的身影,“这些人我见过。每次去学堂都能遇到,不过他们从不拦我们的车。”
柳芸轻轻拍了拍大郎的肩膀:“不用害怕,他们也是可怜人。”
马车继续前行,道路渐渐宽阔起来。
到了沈氏书院门口,柳芸勒住马缰。孩子们依次下车,整理好衣襟,规规矩矩地向柳芸行礼。
“进去吧,”柳芸柔声道,“记住要好好读书。”
目送孩子们进了学堂,柳芸这才驾车返回与韩大禄汇合。
越往青禾镇走,路上的乞讨者越多,到了镇坊附近,却出现了许多陌生的口音。
“这些人说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柳芸皱眉道,手中的缰绳不自觉地握紧了几分。
韩大禄摸着下巴,语气凝重:“听着像是北边来的。听说北边闹灾荒,许多人都逃难到南边了。这些日子,来的人越来越多。”
“灾民...”柳芸若有所思。
进了镇坊,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熙熙攘攘。柳芸与韩大禄在十字路口分别,她直奔书局,想买份地图,为送韩顺去府城做准备。
推开书局的门,铃铛清脆作响。
几个正在看书的书生齐刷刷抬头,用惊诧的目光看着她,女子是不该踏入书局的。
一个身着青衫的书生甚至不自觉地后退了一步,仿佛柳芸是什么不洁之物。
柳芸神色如常,径直走到柜台前:“掌柜的,可有泰朝的路程图?”
店家是个戴着老花镜的中年人,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