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三嫂会不会生气?”等庄主走后,韩壮小声问道。他知道柳芸给的钱几乎都花完了。
韩宇摇摇头,“我兜里一文钱都没了,能办到这步已经不错了。”
他掏出纸笔,准备给柳芸写信。韩壮凑过来看,认出开头两个字。
“三哥,三嫂的大名就是这个?”
韩宇难得没嫌弃他的好奇,“柳芸,秦关的秦,王旁的瑶。”他的声音轻柔,仿佛在念一首诗。
柳芸正在厂棚里和韩木匠商议灵翼书箱的生产事宜。木屑的清香在雨天显得格外浓郁,韩木匠正拿着一块木料,仔细地比划着尺寸。
“这批料子的纹路不错,”韩木匠用粗糙的手指抚过木料表面,“做成书箱应该很是结实。”
柳芸正要回应,突然听到外头有人喊:“三婶!有你的信!”
她微微一怔,手中的木料差点滑落。信在韩家村可是稀罕物,村里识字的人屈指可数。思索片刻,她便猜到多半是采购员韩宇寄来的。
雨丝中,韩超牵着牛车站在牌楼下,浑身被雨水打湿。见到柳芸出来,他忙将信递过去:“刚在路上遇到青石镇的车夫,说是三伯从南边镇坊托人带回来的。”
柳芸接过信,信封已经被雨水打湿了一角。“辛苦你了。”
“不碍事,”韩超搓了搓手,“我还要去给村里贫困户分发刚买回来的五百斤糙米,先走一步。”说完,他牵着牛车,消失在雨幕中。
柳芸回到厂棚,拆开信封,纸张上的字迹有些晕染。她仔细辨认着,眉头渐渐拧成了疙瘩。
信中韩宇絮絮叨叨地写了一大堆,说什么一路辛苦,虽买到一万多斤低价麦,但钱已花光。现在粮食只能让人送到青禾镇外五十里的驿馆,请她去接应。
末了还腻腻歪歪地说什么没她在身边,怕被劫财劫色。看到这里,柳芸眼中闪过一丝嫌弃,手不自觉地将信纸捏出了褶皱。
“柳娘子,出什么事了?”韩木匠见她神色不对,放下手中的工具。
“无事,我先回趟家。”柳芸挤出一丝笑容,转身走进雨中。
村里明值春耕,田地里到处是弯腰劳作的身影,大家都在忙着耕种远处和贫瘠的田地。
雨水打湿了柳芸的衣衫,她走访了几户人家,都说抽不开身。无奈之下,她只得去镇上租车接应。
镇上的路比村里更泥泞,马蹄踩过,溅起一片片泥水。好不容易租到两辆大车,一行人顶着雨赶往驿馆。
驿馆外,韩宇正焦急地踱步。见到柳芸,他眼睛一亮:“娘子,可算把你盼来了!”
柳芸冷着脸没说话,径直走向堆放粮食的地方。来回坐车花掉整整一两二钱碎银,掏钱时她都不想看韩宇那张讨好的脸。
“回家再算总账!”她恨恨地瞪了韩宇一眼,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警告。
“娘子放心,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记在本上,老四也在看着。”韩宇赶紧表态,脸上堆满讨好的笑。
一旁的韩壮连忙附和:“三嫂,我死死盯住大哥的一举一动,一文钱都跑不了。”
看着柳芸轻松扛起五六袋粮食,韩宇不停地献殷勤:“多亏有娘子啊,不然我都不敢往回走。这一路上,进了青禾镇,路上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