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敢说真话?”“娱乐圈纪委,该出手了!”
他依旧沉默。直到某晚,工作室接到一通跨洋电话。来电者是十年前那位被雪藏女演员的闺蜜,如今定居加拿大。她说:“我也有故事。不止她一个。我们组了个群,三十多人,全是受害者。我们想集体发声,但怕二次伤害。你愿意做我们的‘信使’吗?”
林小野握着电话,听见自己心跳如鼓。他知道,一旦接手,就不再是纪录片导演,而将成为整个行业的对立面。资本、流量、公关机器,都会向他碾压而来。
但他想起托合提站在医院窗外的身影,想起巴特尔在沙暴中断续的呼救,想起格桑妻子烧掉的日志里那句“信不能毁”。
他深吸一口气,说:“我可以不做导演。但我不会让信丢失。”
挂断电话,他翻开日记本,在“信路计划”之后,写下新一行:
>**项目代号:回声**
>目标:建立匿名倾诉通道,收集娱乐圈沉默者的证言。
>形式:文字、语音、手写信扫描件。
>承诺:永不泄露身份,永不用于商业传播。
>使命:让每一个被吞没的声音,都有机会被听见。
窗外,雨又开始下了。成都的夜,依旧霓虹闪烁,短视频平台的广告音循环播放:“下一个爆点,等你引爆!”
林小野关掉手机,点燃一支蜡烛。烛光摇曳中,他打开一台老式打字机,敲下第一行字:
“亲爱的陌生人,你好。如果你愿意,请写下你的故事。我会替你保管,直到这个世界准备好倾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