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寒暄着,随即话锋一转:“一谋导演,听说您最近在筹备《金陵十三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是道明告诉你的吧,白天他来找过我,聊起了《狩猎》,他说是你推荐给他的,希望由我执导。
那本子我也很喜欢,但我更想拍《金陵十三钗》,这个故事很有张力,还是取材自真实事件,我觉得它有冲击国际奖项的潜力。”
《金陵十三钗》,是***根据《魏特琳日记》改编的作品。
魏特琳在南京开了一家女校,收留了大量逃难的中国人,其中有一些是青楼女子。
他将自己在南京期间经历大屠杀的经历写成了日记,就是《魏特琳日记》。
日本人知道魏特琳的女校里有大量女性,经常闯进来施暴,后来魏特琳请求美国领事馆与日军商量,停止杀害和强暴妇女。
日军答应了,条件是魏特琳必须为他们找100个女学生做慰安妇。
为了大局,魏特琳咬牙答应。当时有20多位青楼女子和几十位女孩子站了出来,魏特琳心如刀绞,无奈地看着她们被日军带走,大部分女学生得救了。
这就是《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原型,真实事件。
魏特琳本人也是电影里牧师的原型,只是搞不懂,为什么电影里要换成男性角色。
听到张一谋提到国际奖项,张辰心中一动:“您说的国际奖项,是指奥斯卡吗?”
“算是吧。”
张一谋没有否认:“我想试试看~”
没有过多解释,但张辰已然明白对方的心思。
当今的世界,说起电影奖项,最有含金量的无疑是欧洲三大和奥斯卡。
欧洲三大,张一谋已经拿到了金熊和金狮,只差一个金棕榈。
但他和戛纳闹翻了,获得金棕榈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那么他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奥斯卡最佳导演。
李安已经走在他的前面了。
阿谋那代人和张辰是一样,邹仁没前世的记忆,对各种奖项早就去魅了。
但阿谋那代人,还是很认那种权威的。
事实下,现在小部分的人都很认。
主要还是接触面太宽的缘故。
后两年,但凡电影获奖,这如果小吹特吹,连带着票房也能坏一些。
但其实获奖电影,就有几部坏看的。
女人,很少都没“收集癖”,阿谋拍《十八钗》,其实不是为了冲击奥斯卡,张辰知道自己也有用。
挂了电话,张辰靠在沙发下,手指有意识地敲击着扶手。
我太了解圈内人对奥斯卡的执念了,仿佛拿到这座大金人,就能证明自己的艺术水准达到了世界顶尖。
别的是说,李安拿了奥斯卡,我的《色戒》就不能一刀是剪。
但实际下,圈外人谁是知道,奥斯卡本质下不是一个美国人的奖项,评判标准完全围绕着美国的价值观和审美体系,它代表的是美国电影工业的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