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第十五天,《环太》票房达到3.7亿,正式超过《泰坦尼克号》,成为国内影史第一。
许多网友欢呼,娱乐新闻都在报道,甚至连《新闻联播》也进行了报道。
吼吼,这可是二十天内,《新闻联播》第三次报道关于《环太平洋》的内容。
张伟平和冯小钢说心里不酸是假的,《英雄》和《集结号》也上过《新闻联播》,但和《环太平洋》比起来,那就像是捡来的。
韩三坪特意打来电话,领导们很认可你这次的成绩。
张辰立正,为人民服务!
超过大船,拿到华夏影史第一,目标已经达成,但票房没有停下来,依旧在蹭蹭蹭的往上涨,眼看着奔四亿去了。
张辰最初的预期就是四亿,但看现在的架势,未必会止步四亿,没准还能冲击一下五亿。
和《环太平洋》同期的电影都很惨。
大片都撤档了,但还有一些小成本电影想要浑水摸鱼,然后就全成了炮灰。
电影领域,头部效应特别明显。
赢家通吃说的就是这个。
头部吃肉,后面的连汤都喝不到,甚至连微生物都没有,只能活活饿死。
《环太平洋》,现在已经不是简单的电影了,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影评人们给出的评价普遍都不太好:
【标准的爆米花电影,没有任何深度~】
【特效很扎眼,但就是傻大傻大的,动作场面很笨拙,无快感。因为曾经对此片期望很高,所以更加失望。】
【就像走进五星级饭店,上了一碗刀削面,整脸油光的吃完,心满意足的离开——仿佛忘了吃的只不过是刀削面。】
【真不知道这种机甲打怪兽的电影哪好看了?前半段无聊得都快睡着了,印象最深的只有pacificrim这首配乐了】
豆瓣上观众的评价与影评人完全相反:
【超有诚意的商业片,机械设定和动作设计各种帅,反正这片本来就不走此起彼伏的层次感路线,简单粗暴直抵高潮,还可以从头high到尾】
【根据坐在我旁边的同事统计,香港大战一段我一共喊了71次我操。】
【男女主最后居然没有接吻,扣一分】
【燃!燃!燃!看完回到家脑子里还一直回响着ost。画面,特效不能更棒!!!完全非机甲迷都被震撼了!香港夜战的霓虹灯美到不行!!!】
【我以为会是日漫风,看了后发现完全不是,太燃了,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机甲文化】
【四星半,导演不加掩饰的对特摄片、怪兽片、机甲片致敬,使其达到史诗片的厚重。对有此情结的观众而言就像在庆祝童年。情节虽简单浮夸,但难以置信的美工、cgi视效,机甲vs怪兽的热血爆棚、酣畅淋漓,声画组合气势恢宏。】
此时的张辰已经累瘫在沙发上,翻看着网友们的评论,心里一片安定。
上映二十天,内地票房破四亿。
北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