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毅道:“此为军屯之法,朝廷这些年来之所以裁撤边军,除了有收权之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国库空虚,军费开支过于庞大的缘故。”
“而这军屯之法,是让边军闲时为农,战时为兵,一不需要朝廷出军饷,二还能以屯田垦边之法逐步扩张大夏的疆域。”
宁成武摇了摇头:“朝廷不是傻子,军饷都自给自足了,朝廷的对边军的掌控就削弱了,绝不会同意的。”
宁毅笑道:“那咱们就给他再加一条链子,若是开垦田地的收益除了满足边军日常需要外,剩下的则由户部派人统一管理,上缴国库,你说那群户部官员会不会同意?”
宁成武:“你的意思是?”
宁毅悠悠道:“武将要的是兵多将广,文官要的是什么?是权,是钱,而皇上要的是什么?是文武互相掣肘,是心安,是国库充盈。”
“你说这既能充盈国库,又能给文官增加权柄,顺便还能从中捞取油水,有了文官进一步的掣肘,还不用担心边军将领一呼百应揭竿而起,这样多方共赢的好事,朝廷能不答应,皇上能不答应?”
宁成武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不过这样一来,岂不是变向削弱我对大军的掌控力!”
宁毅笑道:“其实不然!反正有朝廷的监管,大军你也无法调动自如,还不如另辟蹊径。”
“另辟蹊径?”宁成武微微一愣。
宁毅带着宁成武来到大夏九州堪舆图旁。
“你且看,这西南以南是什么?”
宁成武:“十万大山!”
宁毅:“没错,就是大山,这大山中可到处都是宝贝,你只需要带领小部分精锐深入其中,打着剿灭蛮部的名义,在里面开垦山田,一可练兵,二可暗中发展。”
“而这些军队,你完全可以隐匿下来,只受你的掌控,到时候,朝廷即便翻脸,你进可攻,退可守,到时候,实在不行往大山一专,朝廷也拿我家没有任何办法!”
宁成武眼前一亮:“好法子!”
宁毅笑了笑:“我再送你九个字,高铸墙,广积粮,缓称王!”
“广积粮,高筑墙……”
宁成武上下打量自己儿子,仿佛第一次见他似的。
“这些真的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没人帮忙?”
宁毅:“这等掉脑袋的事情,我敢让他其他人想吗,这些年,我没事就研究兵法,历史,政务,这些东西都是我总结出来的。”
宁毅这话当然是扯犊子的,大夏九州虽然不是前世他所熟知的朝代,但总体的地理环境却大致相同。
西南或许在如今的人眼中那是胀气遍地的蛮夷之地,可在宁毅看来却是大宝库。
有山有水,有矿有盐,是个藏兵练兵的绝佳之地,更别说十万大山后还有那可以称得上膏腴之地的天府之国了。
宁毅甚至严重怀疑,滇南屁颠屁颠跑来求和,就是想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巴国上。
巴国和中原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