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珠源寺、花神庙、广元宫、永佑寺、鹫云寺、乐成阁、千尺雪等处古建筑遗址历史原貌的复原研究和艺术再现。修缮了正宫、月色江声、金山上帝阁、烟雨楼、文津阁、如意洲等古建筑。复建了避暑山庄莆田丛樾、观莲所、金莲映日、南山积雪须弥福寿之庙和普宁寺大乘之阁
近年《“正色山川又见盛华”——避暑山庄古建筑数字化复原艺术展》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作为避暑山庄内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群,永佑寺得以用另一种方式再现昔日风采。
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占地10.2万平方米。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整,是紫禁城的缩影。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
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澹泊敬诚殿是正宫前朝的主殿,相当于紫禁城的太和殿。清乾隆十九年用采自西南深山的楠木,改建了澹泊敬诚殿。在紫檀须弥宝座的后面,是一扇紫檀木雕的屏风,屏风高3米,宽4米,由5扇组成。上面雕刻了163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描绘了四季农耕和丝织生产的场景,表达了清帝勤农安天下的思想。在大殿的天花板和隔扇上还雕有万字、五福捧寿的图案。大殿回廊的48根楠木大柱,经烫蜡处理,不施油彩雕镂,既保持了楠木本色,又与山庄青砖灰瓦的建筑风格相协调。 宫殿区是清帝理朝听政、举行大典和寝居之所。建筑风格朴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宫殿的庄严。正宫现辟为博物馆,陈列清代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正宫区藏有珍贵文物2万余件。其后的殿堂分别叫“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是皇帝处理朝政、读书和居住的地方。“烟波致爽”殿是一座五开间平房。
松鹤斋寓意“松鹤延年”,供太后居住,建于乾隆年间;万壑松风是清帝批阅奏章和读书处,是宫殿区与湖区的过渡建筑,造型与颐和园的谐趣园类似;东宫在宫殿区最东面,原为清帝举行庆宴大典的场所,后毁于战火。
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泊区,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区的周围,因此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
湖泊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49.6万平方米。有大小湖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湖、镜湖及半月湖,统称为塞湖。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每当月上东山的夜晚,蛟洁的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山庄内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在轻拍堤岸,发出悦耳的声音,“月色江声”的题名便是由此而来。 湖泊区集南方园林之秀和北方园林之雄,将江南园林的景观移植到塞外。区内湖泊总称“塞湖”,总面积57公顷。
平原区位于山庄北部、湖泊区以东,占地60.7万平方米。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其中又分为西部草原和东部林地。草原以试马埭为主体,是皇帝举行赛马活动的场地。林地称万树园,是避暑山庄内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之一。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园内有不同规格的蒙古包28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御幄蒙古包,直径达7丈2尺,是皇帝的临时宫殿,乾隆经常在此召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和外国使节。万树园西侧为中国四大皇家藏书名阁之一:文津阁。另外还有永佑寺、春好轩、宿云檐等组建筑点缀在草原、林地之间。
山峦区位于山庄西北部,面积443.5万平方米。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五分之四。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高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高耸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阻挡了西北寒风的侵袭,是调节山庄气候的重要因素。当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涧等地形,修建了多处园林、寺庙,共计40余处。
金山岛建于康熙四十二年,仿镇江金山寺而建。岛上堆砌假山,山上筑殿,面阔五间,康熙帝御题\"镜水云岑\",循石级而上,抵达\"天宇咸畅\"。两殿均被收入康熙三十六景。岛上制高点北建有三层木塔,题名\"上帝阁\",为清帝祭祀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之所。此岛虽由人工堆砌,却宛如天开地造。康熙帝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
热河泉位于山庄湖区东北隅,是山庄湖泊的主要水源。清澈的泉水从地下涌出,流经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自银湖南部的五孔闸流出,沿长堤汇入武烈河。热河全长700多米,在一般地图上找不到它有踪迹。它是中国最短的河流。热河发源于避暑山庄诸泉的一条涓涓细流,主要水源来自热河泉。冬季水温为8c。泉侧有巨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