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安站在养猪场边俯瞰着后边湾忙碌的景象。
张泽安拿着最新的账本走过来:“建安,统计完了,所有大棚都修复完毕,补种的菜苗也基本到位。
这次直接投入的修复资金,加上菜苗的损失,总共是六万三千多。”
王建安点点头:“泽安舅舅,这次风雨是个教训,我们的竹木大棚,对付一般风雨还行,遇到这种几十年不遇的暴风雨就扛不住了。要想长远发展,基础设施必须升级。”
张泽安深以为然:“是啊,我看了,你那两个钢架的大棚就完全没有损失。建安,你的意思是……”
王建安:“逐步改造,以后新建的大棚全部采用更坚固耐用的材料,水泥柱、镀锌钢管做骨架。
现有的竹木大棚,也要制定一个计划,分批进行加固和升级,这笔钱,不能省。”
张泽安:“我晓得,这事关乎根本,等这批菜上市,资金回笼一些,我们就开始弄。”
两人正说着,技术员小刘兴奋地跑了过来:“建安哥,泽安叔!好消息!
试验田里的脱毒苗移栽后,成活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五。
而且长势明显比普通分株苗旺,你看这记录,叶片数和茎粗都比对照组长一截。”
王建安接过小本子,看着上面密密麻麻却清晰的数据,脸上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这是风暴过后,最令人振奋的消息了。
“小刘,辛苦你们了,这批苗子是我们的希望,一定要照顾好。”王建安叮嘱道。
就在李家沟全力恢复生产的同时,山城那边再次传来了消息:
“建安,鲜品汇那边开业了,搞了个很大的促销活动,价格压得很低,确实抢走了我们一些图便宜的顾客。
不过我们也没闲着。
按照你的意思,我们加强了会员服务和品质宣传,那些注重品质的老顾客基本没流失。
而且,我发现了个新情况。”
王建安:“哦?什么情况?”
尹彬的声音带着几分笑意:“鲜品汇为了打价格战,进的货品质参差不齐,有些菜看着就不新鲜。
这才开业不到半个月,已经有顾客抱怨了。
反而衬托得我们棚鲜生的菜,价格虽然稍高,但物有所值。
另外听说鲜品汇的老板好像资金有点紧张,供货商的货款都拖着没结清。”
王建安心中一动。
价格战是最消耗资金的,如果对方后续资金跟不上,这种低价策略很难持久。
“三哥,继续保持我们的节奏,品质和服务是我们的根,不能动摇。
同时,可以适当关注一下鲜品汇的动向,尤其是他们和供货商的关系。
但记住,我们不做落井下石的事,竞争要堂堂正正。”
尹彬应道:“明白,对了,还有件事。
刘老板那边牵线介绍了山城一家机关食堂的采购负责人给我们认识。
他们食堂对食材品质要求高,量也大,我接触了一下,对方对我们的品牌和之前的风波处理印象不错,有意向合作。
如果谈下来,这可是个稳定的大单子。”
王建安精神一振:“这是好事,不过刘老板他的要求是啥子喃?他本身就是做批发的,完全可以自己做嘛。”
尹彬:“一个是机关食堂回款周期比较长,另一个是他想入股我们棚鲜生。”
王建安诧异道:“入股?这样,等你回来我们再谈这个事。”
几天后,王建安特意去了一趟保镇分厂。
一方面是查看生产情况,另一方面也是想再和周建军聊聊。
分厂里秩序井然,工人们各司其职。
经过几个月的磨合,无论是李家沟来的老员工还是保镇本地招聘的新工人,配合都已然默契。
周建军穿着工作服,正在分割车间检查一批准备发货的白条肉。
见到王建安,周建军立刻迎了上来:“建安哥,你来了。”
王建安点点头,随意地看了看四周:“嗯,过来看看。怎么样,最近还顺利吗?”
“顺利,周边乡镇的订单很稳定,县城那边也有两家小猪肉贩子开始从我们这里进货了。
就是运输上有时候车辆调度有点紧张,现在只有一辆车送货,搞不赢(忙不过来)”
周建军说的一辆车是上个月新买的冷链车,这还是托关系花高价从沿海那边买回来的。
整个雁县都只有这唯一一辆。
“嗯,这确实是个问题,冷链车太贵了,这样,那些相对近一些的就不用冷链车送。
就用普通的货车,在货车里面多装点冰块,猪肉应该不会出现问题。”
王建安说着,话锋一转,“最近和客户们打交道,还习惯吧?”
周建军立刻明白了王建安的意思,脸色一正:“建安哥,你放心,我都按规矩来。
必要的接待都有记录,也都控制在标准之内。
我现在算是明白了,把厂子管好,把肉的质量抓好,比啥子应酬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