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护卫东宫之根本,依制保留,并无不妥。”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将收回大部分兵权归结为‘恢复常制’,既达到了目的,又显得名正言顺。
李世民微微颔首,戴胄的话说到了他心坎上。
他沉吟片刻,又抛出一个更尖锐的问题:“东宫六率,经太子整训,战力非凡,尤善使用火器。还有那新立的海军,舰船利炮,皆听命于东宫。”
“此二者,虽合制度,然力量过于集中,诸位爱卿以为,朝廷当如何善加引导,使其更契合朝廷整体布局?”
他刻意回避了‘削弱’二字,但意思再明显不过。
此言一出,殿内再次陷入死寂。
削弱东宫六率?那是太子亲卫,无故削减,形同挑衅。
接管海军?海军是太子一手创建,核心将领皆是太子心腹,如何接管?
强行下令,只怕会引起剧烈反弹,甚至兵变都有可能。
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三人再次沉默。
这个问题太过凶险,无论怎么回答,都可能同时得罪皇帝和太子。
戴胄也闭上了嘴,他可以用‘制度’来建议收回征东大军的指挥权。
但直接针对东宫根本武力和太子嫡系的海军,这已超出了惯例和正理的范畴,纯粹是帝王心术与父子猜忌,他一个臣子,不便也不能置喙。
李世民看着再度沉默的四人,心中掠过一丝不悦,但也知道此事确实棘手,逼得太紧反而不好。
正巧此时,内侍来报:“陛下,魏王殿下求见。”
“让他进来吧。”
李世民顺势摆摆手:“诸位爱卿且先退下,今日所议,暂不外传。”
“臣等告退。”
四人如蒙大赦,躬身退出。
在殿门外与笑容可掬的李泰擦肩而过时,心中皆是复杂难言。
“儿臣参见父皇。”
李泰恭敬行礼,胖乎乎的脸上满是孺慕之情。
“青雀来了,坐。”
李世民神色缓和了些,指了指旁边的座位:“今日怎么有空来看朕?”
“儿臣听闻父皇近日操劳国事,心中挂念,特来请安。”
李泰关切道,随即又仿佛不经意地说起:
“方才儿臣来时,似乎见到舅父和褚先生他们出去,面色凝重,可是朝中有什么难事?”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淡淡道:“无非是一些政务罢了。你如今协助刘相处理朝务,感觉如何?”
“儿臣才疏学浅,只是尽力学习,为父皇分忧。”
李泰谦逊道,随即话锋一转,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忧虑:
